為深刻領會習近平文化思想,系統梳理思想政治教育學科40年發展的成果與經驗,在全國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之際,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思想道德建設專業委員會和西南石油大學聯合主辦了“新的文化使命與時代新人培養”學術研討會。會議聚焦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學體系與價值意蘊、新的文化使命與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兩個結合”與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等主題進行了深入研討和充分交流。
會議于9月28日在西南石油大學召開。來自北京科技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四川大學等80余所高校的師生,以及四川省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共同體的7所中小學教師代表共計500余人參會。
開幕式上,西南石油大學黨委書記張烈輝,四川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宣傳思想與統戰工作處處長李大鵬,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副會長兼思想道德建設專業委員會理事長、北京科技大學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長馮剛教授致辭。開幕式由西南石油大學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衡彤主持。
張烈輝表示,我們要踐行好新時代新文化使命,充分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育人功能,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推動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守正創新,努力為國家和社會培養更多具有堅定文化自信、勇于擔當新的文化使命的時代新人。
馮剛教授在開幕式上作了題為《以文化創新擘畫中國式現代化精神圖景》的大會報告,詳細闡述了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當代意義,指出文化創新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精神力量,習近平文化思想為這一創新指明了方向。
隨后的主旨報告環節,武漢大學項久雨教授分析了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哲學基質,認為歷史唯物主義是認識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論基石,它為深刻把握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本質和精髓提供了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四川大學蔣永穆教授對如何把習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進行了探討,強調將習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是思政課改革創新的內在要求。電子科技大學吳滿意教授分享了他本人近期關于數字化支撐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的思考,著重指出要正確處理好大流量與正能量、平臺運行邏輯與教育價值實現、技術嵌入與思想融通這三對關系。重慶大學陳科教授以社交媒體過度使用為例,對如何不斷拓展網絡育人的空間和陣地進行了講解。西南財經大學唐曉勇教授闡釋了習近平文化思想的辯證特質,認為要從馬克思主義辯證分析的視角來加深對其豐富內涵與精髓要義的理解與領會。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中山大學、西南大學、西南交通大學、西南石油大學等高校的代表也作了主旨報告。
大會還安排了院長論壇和碩博論壇。在院長論壇,與會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分享了各自學校推進思政教育改革的實踐經驗和思考。在碩博論壇,來自各地的青年學者分享了他們關于習近平文化思想與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改革的研究成果。

會議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