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傳承紅色基因,踐行新時代青年志愿服務精神,6月23日至6月25日,西南石油大學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學院社會實踐隊123暑期志愿服務隊奔赴成都市新都區退役軍人戰旗紅志愿服務站,開啟了一場以紅色基因傳承為脈絡的社會實踐之旅,用行動續寫青春與擔當的故事。
志愿者們踏入志愿服務站,“為人民服務” 的題詞在大廳熠熠生輝,瞬間錨定了此次實踐活動的精神坐標。榮譽展示區里,滿墻的榮譽證書、泛紅的錦旗,似一部無聲卻厚重的史書。“四川省勞動模范”“2022 最美退役軍人” 等榮譽,串聯起退役軍人志愿服務隊的奮斗軌跡;“支援甘肅抗震救災”“最美擁軍人物” 等印記,訴說著他們 “退役不褪色” 的堅守。志愿者們逐一走過展臺,那些退役軍人投身公益、幫扶群眾、應急救援的場景仿佛在眼前重現,“若有戰,召必回” 的誓言,在服務社會的行動中持續回響,讓隊員們對使命與擔當有了更深刻的體悟。

“戰旗紅”退役軍人服務中心榮譽展示
實操培訓環節,實踐隊聚焦水域救援裝備運維。在工作人員指導下,隊員們圍繞橡皮艇展開學習,從氣囊密封性檢查到動力系統調試,從安全繩規范固定到應急救生圈配備,事無巨細。“這些裝備是救援的‘武器’,一絲馬虎都可能耽誤大事!” 工作人員的叮囑,讓隊員們深知責任重大。大家兩兩一組,互相配合,仔細排查裝備隱患,反復演練操作流程,在汗水與專注中,掌握應急救援技能,更筑牢為群眾安全護航的決心。

志愿者學習使用皮劃艇
除此之外,志愿者們在退役軍人的指導下,在超線公園及周邊進行志愿巡邏。志愿者們整齊一致的步伐踏過了公園的每一個角落,他們用行動書寫擔當,目光如炬,搜索出可能潛藏的危險,小心地扶起不慎倒下的共享單車和廣告牌,保護了公園群眾的財產和人身安全。在巡邏過程中,志愿者們看見了保潔阿姨正在清理修剪綠化帶產生的垃圾,隊員們毫不猶豫地拿起掃把去幫助保潔阿姨,得到了阿姨由衷地感謝。志愿者們在實踐中證明了他們不僅拿得起書和筆,也可以拿起掃把走到群眾里去。

志愿者幫忙打掃衛生

志愿者扶起跌倒的廣告牌
在交流分享會上,志愿服務站的退役軍人志愿者們為隊員們講述親身經歷。他們從軍營里的摸爬滾打,到退役后投身社區服務、應急救援的點點滴滴,“只要社會需要,我們隨時待命” 的話語,深深觸動著實踐隊員。隊員們踴躍發言,分享參觀與實操的感悟,“前輩們把軍人的擔當融入志愿服務,這是最生動的紅色教育,我們要把這份精神傳承下去!” 思想的交流、精神的碰撞,讓紅色基因在青年與退役軍人之間傳遞、升華。
活動尾聲,實踐隊員們身著隊服,手持 “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學院社會實踐隊” 旗幟,在志愿服務站前莊重合影。紅色隊服與鮮艷旗幟交相輝映,定格下青春向紅色精神靠攏的瞬間。此次實踐,隊員們不僅近距離觸摸到退役軍人 “奉獻不止、擔當不渝” 的精神脈搏,更在實操中練就服務社會的本領。

活動結束志愿者合照
返程途中,隊員們紛紛表示,將以此次實踐為起點,把紅色基因融入青春血脈,積極投身各類志愿服務與社會實踐,讓 “為人民服務” 的誓言,在新時代青年奮斗中落地生根,讓石油學子的擔當,在傳承紅色精神的征程中綻放光芒,用行動書寫屬于新一代的 “奉獻答卷”。
圖/陳瑞
文/曾鴻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