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 間:2025年4月18日(周五)10:30-12:00
報告地點:思學樓A114
報告題目:二氧化碳煤層封存機制研究:多物理場耦合建模和實驗研究
報 告 人:敬彧 博士

報 告 人:敬彧博士現任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Scientia學者、高級講師。她于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取得博士學位,主要研究多尺度巖石表征、裂縫建模、滲流力學等領域。在國際主流期刊發表SCI論文30余篇,包括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IF:11.07)、Fuel(IF:8.035)、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IF:6.3)等,多篇論文為Top 4%高引論文。曾多次在SPE ADIPEC,InterPore等國際主流學術會議上做邀請報告,現任InterPore澳大利亞分會委員,參與承辦了InterPore 2022、InterPore2024澳洲年會,組織并主持了10多場國際學術報告,受邀擔任Journal of Energy Engineering副主編,以及多個SCI期刊審稿人。
報告摘要:煤層對二氧化碳具有天然的吸附作用,使得煤層成為二氧化碳地質封存的理想構造。然而,由于二氧化碳在煤層中的運移和吸附是一個復雜的多物理場耦合過程,而且煤巖具有復雜的多尺度裂縫-孔隙結構,使得煤層的封存潛力和封存效果未能充分了解。該報告從數值建模和動態成像實驗兩個方面對該復雜物理過程進行表征和分析,從而解決二氧化碳在煤層封存中在微觀層面上的未知和不確定性。
歡迎全校師生參加!
油氣藏地質及開發工程全國重點實驗室
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學院
SPE成都分部
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
天然氣現代產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