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由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中國電影資料館)和南京藝術學院共同主辦的第七屆中國電影史年會在南京開幕。本次年會的主題是“1940年代的中國電影:戰爭風云、歷史轉折、多元形態”,本屆年會吸引了來自日本、奧地利等多國學者的關注并參會。我院教師王詩秒作為正式代表受邀參加了此次會議,并在“理論梳理”分論壇作發言。
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系乎時序。藝術總是與時代密切相關,上世紀40年代,中國電影在追求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語境中也呈現出特殊的面貌。這個時期有國民黨治轄下的大后方抗戰電影、共產黨領導下革命根據地的“人民電影”、東北的“偽滿洲映畫”、上海的“孤島電影”和“淪陷區電影”以及港臺電影等等。中華民族經過艱苦卓絕的斗爭迎來了勝利和解放,中國電影也在這翻天覆地的十年之中浴火重生。
本屆年會為期三天,設置了主論壇、分論壇、學術放映等諸多環節,通過理論梳理、影人研究、影史鉤沉、產業觀察、性別表達、文本研究、電影與社會、淪陷區電影、大后方電影等12個主題,對1940年代的中國電影史展開全面而深入的討論與互動。與此同時,主辦方還安排了10部難得一見的1940年代珍貴影片進行學術放映,向經典致敬。
中國電影史年會自2012年創辦以來,逐漸成為國內社會科學研究領域的高端學術會議。據了解,主辦方堅持看作者只看論文的“盲審準入制”,本屆年會報名人數超過230人,論文淘汰率接近50%,最終共有80篇論文入選并受邀進入年會交流。此次論壇也受到了各界媒體如新華社等的關注并報道。

教師王詩秒在“第七屆中國電影史年會”上作主題發言

“第七屆中國電影史年會”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