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提升教師教學質量,更好地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工作,5月19日下午,藝術學院組織擬申請2022年度教師系列高級職稱晉升教學評價的教師進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課程思政教學研討會,黨總支書記夏艷、院長焦道利、學院教授委員會委員王韋皓、但午劍、張一驄、李序出席會議,會議由教學辦公室主任雷婷主持。
會上,老師們積極發言,交流探討了在專業課程中融入思政的方式方法和心得體會。教師們表示,專業課程是“本”,課程思政為“用”,要引導學生把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與課程內容相結合,使學生不斷提高正確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曾小老師表示:表演專業《畢業大戲》開展原創劇目創作與實踐,緊緊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的文藝創作核心文化價值導向,促進高校戲劇創作與國家政策緊密結合,探索新時代高校藝術類專業服務社會模式研究。依托學校豐厚的文化資源打造藝術精品,為表演專業學生在創作的思想方法上做出榜樣和示范。創作實踐教學中,緊密圍繞“立德樹人”,以教學為基礎,以藝術作品為承載,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接受德育教育;在教學內容中,用“課程思政”推動教學改革;在專業實習中,貫徹“三全育人”模式。通過作品創作排演實習,讓新一代的藝術學子能夠放飛自己的青春夢想,真正將文化與精神“潤物細無聲”地傳遞給每一個石大學子。
李晨老師表示:編導專業的《非線性編輯技術》課程中有大量的實踐教學,教師秉持“潤物細無聲”的課程思政教學設計,根據學生“興趣導向”、“實踐導向”、“就業導向”的學習特點,要求在課程思政的設計上也要遵循這樣的教學規律,如果將課程中的思政理論強行灌輸給學生,不僅達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引發學生的負面情緒。將課程思政創造性與實踐項目相結合,在“做中學”到“做中悟”。
岳堂老師表示:在編導《影像造型》課程中秉承著“情理智趣”成果導向的四核驅動。教師要將專業知識傳授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合,發揮課堂主渠道功能,既要給予學生嚴格的學科基礎訓練,又要融入課程思政,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徐萌老師表示:在2019版編導專業培養方案中按照教育部的思路,增加了課程思政與專業教學的有機結合。所授《中外影視史》課程教學中以歷史維度對課程思政涉及的意識形態價值觀念的歷史脈絡和發展歷程進行探討和梳理。在《影視鑒賞》課程教學中以當代東亞文化在現代化過程中所遭遇的社會、文化以及個人問題作為著手點,結合課程思政,用學生現實生活實際面臨的生活、情感、就業等問題在電影中的呈現,來有效幫助學生以積極正面的價值觀念來理解現實社會及生活問題。
張新賢老師表示:不同的課程雖然其課程思政的內容、方法、模式各不相同,但是核心內容只有一個,就是將科學方法、科學精神以及愛國情懷融入到專業課程中。課程思政是方法,而不是加法,要通過“融入”、“滲透”、“潤物細無聲”的途徑,做到與思想政治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
焦道利院長在總結發言中指出,課程思政建設應在方法、內容、模式上下功夫,挖掘各門課程中蘊含的思政要素和德育功能,探討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思路及亮點,鼓勵教師們繼續深挖課程思政的內核、抽取課程思政元素、在課程思政建設中做表率,實現教育教學中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此次交流會是我院推動“課程思政”建設的又一次實踐性舉措,學院將按照“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價值引領”的總體要求,深化“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發揮課程育人作用,推進“三全育人”,培養有社會責任、創新精神、專業知識、實踐能力、健康身心的藝術專門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