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下午,由黨委教師工作部主辦的“夢溪講壇”第二講在藝術大樓舉行,我校首屆教職工飛翔獎·愚公移山獎獲得者、主任編輯向發全為藝術學院教師做了一場題為《尋找前進的力量——關于師德的思考》的報告,深受教師歡迎。
報告開場白就把大家吸引住了。向發全說,跟藝術學院的老師們在一起是一件快樂的事情。藝術學院是我校最年輕、最朝氣蓬勃的學院,好像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我為學校擁有這樣的學院而欣慰。你們像天使降臨到這座校園,是萬綠叢中一點紅。兩周前,郭小陽老師在這里說,藝術可以改變人生。貝多芬聽久了,人是會變的,連走路的姿勢都會改變,這種改變別人不知道,但你自己知道。因此,藝術學院不僅僅是一個學院,還是一種文化;你們不僅僅是教師,還是美的使者。愿藝術學院在未來的日子里大放異彩。
他說,習近平總書記對師德有過多次論述,有很多金句。比如,堅持教書和育人相統一,堅持言傳和身教相統一;只有打動學生,才能引導學生;教師在課堂上展現的情懷最能打動人,甚至會影響學生一生;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理解學生的情感,包容學生的缺點和不足,善于發現每一個學生的長處和閃光點,讓所有學生都成長為有用之才;教師承載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要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教育是一門“仁而愛人”的事業,愛是教育的靈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等等。這些論述非常精辟、深刻,值得我們好好揣摸、深刻領會,把習近平總書記對教師的要求付諸實踐。
他講述了四川石油學院首任院長兼黨委書記馬載的故事,西南石油學院院長張紹槐教授的故事,西南石油學院黨委書記張永一教授的故事,西南石油學院副院長李士倫教授的故事,西南石油學院院長羅平亞院士的故事。他說:“父輩旗幟,高山仰止,是引導我們前進的力量。”這些原汁原味的故事深深打動了在場的每一位老師,他們為前輩們崇高的師德風范深深折服。
他表示,前輩的故事給了我們無盡的感召,啟示我們要愛學生、愛學校、愛工作、愛生活。他結合自己身邊的事例和親身經歷對這四個愛做了生動的詮釋。
他認為,師德有三境界,即以教書育人為職業,以教書育人為事業,以教書育人為生活,并對這三個境界的內涵做了進一步闡述,指出,這三個境界在每一個教師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體現。
報告最后,向發全深情地說:“作為一個老師,如果你想讓你的學生走得更遠,要用一顆純潔的心去愛學生;如果你想讓你的集體走得更遠,要用一顆純潔的心去愛學生;如果你想讓你自己走得更遠,要用一顆純潔的心去愛學生。讓我們以教書育人為使命,去探尋生命的意義和靈魂的自由!”
這次報告由藝術學院黨委書記夏艷主持。夏艷說,目前我們正在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老師們要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把學習成果變成教書育人的具體實踐、具體行動。“夢溪講壇”自創辦以來,首先在藝術學院舉辦了兩場,郭小陽老師所講的師德傳承與感悟,向發全老師所講的關于師德的思考,都談到了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體會,進一步加強師德修養,成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
藝術學院王韋皓教授說,這場報告引人深思。身正為范,德高為師,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應堅決守住師德底線。底線是基礎要求、最低要求。師者,人之楷模,我們既要守住師德底線,更要追求師德高線,鑄牢師德高線。堅守師德需要底線為界,高線引領,這意味著對教育事業無限熱愛、無限忠誠,時刻不忘教書育人初心,牢記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讓所有學生都成長為有用之才。
藝術學院曾小副教授說,報告非常精彩,引人深思。前輩們崇高的師德風范令我非常感動,我為自己是西南石油大學的一份子而驕傲。在未來的日子里,我會以前輩們為榜樣,努力成為“四有”好老師。
黨委教師工作部教師思想政治工作辦公室主任饒盛說,向發全老師從1985年來校工作至今,38年如一日,兢兢業業、默默奉獻、退而不休、發揮余熱,以實際行動踐行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飽含熱情思考總結教師師德的境界與內涵,為老師們帶來了一場有歷史底蘊、有感人故事、有高尚情懷、有深度思考的精彩講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