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堅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的方針,我院“‘向美而行’美育小筑”依托學院特色,以美育為根本方向,打造多元美育場景,開展美育特色活動,形成美可感、美可知、美可行的“一站式”特色微社區。
以“美”賦形,創設多元美育場景,讓美“可感”。美育小筑微社區緊扣學院學生特點,創造性建立“一寢一美”的寢室活動矩陣。開展“換上春天顏色,赴春分之約”春日穿搭分享活動、三七女生節“中國古典文學女性人物形象展示”活動,這充分展現了我院學生的妝發藝術和青春風采,提高了學生的審美修養與文化底蘊;開展“明亮清雅,魅力雅居”寢室文化節,進行最美宿舍評選,評選出標兵示范寢室、學風優良寢室、文藝特色寢室;策劃“插花品香——指尖優雅,花漾青春”活動,獲首屆“寓見”學生社區文化節“學生社區文化節優秀項目”。美育小筑微社區以美的語言打造美的空間,借美的形式豐富美的內涵,把寢室作為美育的基本單位,將美的體驗融入學生日常生活,讓美觸手可及,不斷豐富學生的審美體驗。
“中國古典文學女性人物形象展示”活動現場
以“美”育心,堅持正確美育方向,讓美“可知”。“向美而行”美育小筑微社區充分運用學院美育資源,打開學生視野,握緊美育方向。以“閎美講堂”為契機,邀請校內外專家學者開展“這里是成都”——品鑒天府文化專題報告、《中國傳統節日的時尚化表達》、《藝術與生活》等美學講座,學生以寢室為單位在“易班”平臺上展開線上討論,以優秀傳統文化和藝術精神培育美的意識,提升學生美學站位。專家學者引領學生學習美學新理論,讓學生接納感悟時代之美、發展之美、歷史之美,以思政為引領,把握美育正確方向,形成同向同行、互融互通的“思政+美育”協同育人模式。
“這里是成都”——品鑒天府文化專題報告現場
以“美”促研,拓展美育實踐載體,讓美“可行”。“向美而行”美育小筑微社區激發學生主體作用,結合暑期“三下鄉”開展美育實踐,推動學生從“接收美”到“傳播美”。今年,我院13支暑期社會實踐隊伍充分發揮藝術專業所長開展暑期實踐,豐盈美育的外延和形式。其中,“博識如甘,柏定平山”暑期實踐團以“領悟西柏坡精神,賡續紅色血脈”為主題,化身紀念館講解員,弘揚西柏坡精神;“耕讀傳家,當歸定西”實踐團赴甘肅省定西市隴西縣德興鄉開展“以藝養正,德興宏學”實踐活動,積極開展推普建設,傳播語言之美;部分學子用青春助力志愿服務,赴成都博物館開展志愿服務工作,與歷史文化同行。學生在實踐中發現美、創造美、傳播美,用廣闊豐富的社會實踐美育體驗反哺學校課堂和學生寢室。
實踐團成員在西柏坡紀念館擔任講解員
志愿者在成都博物館展品旁進行志愿服務
美育小筑微社區以美的“感、知、行”為實現路徑,扎根于學生寢室,用寢室作為美育的另一切入點,讓美可知、可感、可行,將美滲透進學生的學習與生活,讓學生對“美”的認同更深、體悟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