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及教育部語言文字工作部署,響應“大學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號召,7月8日至7月13日,西南石油大學藝術學院“陽光雨露兒童推普”實踐隊走進成都市新都區大豐街道社區活動中心,開展了為期6天的實踐活動。活動內容大致包括:舉辦沉浸式普通話教學趣味課堂、開展兒童舞臺劇排演、組織少兒完成社區手工活動、開設留守兒童伴讀角等十余項活動。
實踐團隊成員與幼兒園孩子們合影留念
實踐隊員帶領幼兒進行普通話發音訓練
7月8日上午,實踐團隊在成都市新都區大豐街道開展了“童語同音·推普潤心”社會實踐活動。實踐隊員化身“推普小老師”,結合幼兒認知特點設計一對一沉浸式課堂。通過游戲互動、口部操、繞口令、課堂競賽等多樣化形式,為少兒進行趣味授課。
實踐隊員與孩子們展開討論情景劇
9日上午,在社區活動室,實踐團隊開展了“情景劇排演”——小朋友認真選擇角色,進行情景劇劇本誦讀,選擇了自己喜歡的繪本進行演繹,小朋友們紛紛表示:“學習普通話的課堂原來也這么有趣,想每天都早早來上課!”
大豐街道社會活動中心小學生進行課后演練
7月10日上午,在新都區大豐街道社區活動中心室外場地,孩子們在實踐團隊成員的帶領下,齊聲朗讀《七律·長征》《可愛的中國》等經典紅色詩歌,鏗鏘有力的誦讀聲回蕩在活動現場,展現了新時代少年兒童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現場氣氛熱烈,孩子們熱情高漲,不少家長也駐足觀看,紛紛為活動的教育意義點贊。大豐街道社區負責人表示:“此類活動不僅豐富了少兒的課余生活,更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將愛國情懷根植于孩子們心中,未來將持續聯合高校和社會力量開展更多特色文化活動。”
社區活動中心王帆正在進行紅歌誦讀表演
活動結束后,社區活動中心學生王帆說:通過此次活動我深深感受到了普通話和中國語言文化的魅力,我希望以后可以多多站上舞臺去表演和朗誦,讓自己更加自信和陽光!
社區舉辦手工制作飲品活動
7月11日上午,實踐隊成員帶領孩子們參加了社區舉辦的手工活動——制作夏日飲品,孩子們一邊完成飲品制作一邊進行普通話講解。小朋友們開心得品嘗著自制的美食。這不僅僅是一碗簡單的飲品,更是他們學習旅程的甜蜜結晶。在認識水果、學習清洗、嘗試切塊、調配味道的過程中,孩子們自然而然地運用著新學的普通話詞匯——“蘋果紅紅的”、“西瓜甜甜的”、“檸檬酸酸的”、“我們一起分享”。
7月13日,孩子們在自信表達中完成了果茶的制作。此時,推普不再是刻板的練習,而是融入動手實踐和味蕾體驗的奇妙探索。孩子們在洗切水果的協作中、在描述味道的嘗試中、在分享成果的喜悅中,不僅鍛煉了語言能力,更真切地收獲了學習的快樂與自信。這充滿果香與歡笑的課堂,生動詮釋了“寓教于樂”的真諦,也為本次“童語同音·推普潤心”實踐活動畫上了圓滿而甜蜜的句號。
實踐隊隊員與小朋友一同學習
活動結束后,實踐團隊隊長看著孩子們歡快的笑臉說:“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正以實際行動回應總書記的殷切囑托,將青春的熱忱播撒在服務鄉村的沃土之上。當孩子們高高舉起親手調制的五彩果茶,興奮地用稚嫩的普通話喊著——老師,嘗嘗我的!果汁甜甜的!當他們驕傲地向鏡頭展示自己制作的果茶,這一刻,我們真切觸摸到了“寓教于樂”的力量,也深刻體會到推普帶來的最純粹的快樂與成就。課堂上那一聲聲清晰響亮的“老師好”,早已超越了簡單的問候,它成為了童真心靈擁抱國家通用語言的動人回響,更是對我們此行最溫暖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