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學生創新創業中心主任姚利、副主任李媛媛赴全校各學院走訪交流,重點圍繞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2025)備賽工作及優質項目挖掘展開專項調研。各學院黨委書記、院長、分管創新創業工作的負責人、部分團隊指導老師、負責學生參與調研。
走訪期間,姚利分別介紹了各學院在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中的歷史成績,深入剖析了大賽評審機制、賽道設置及參賽作品形態的迭代規律。結合工作經驗,他也向學院提出備賽工作建議:一是立足當前國家重大戰略需要,充分發揮校企、校地、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機制的作用;二是充分調動校內外資源,要提前布局,分賽道做好賽事資源的合理分配;三是強化學院的主體作用,學院要建立優秀項目跟蹤培育機制。姚利還就備賽各個環節的問題和困難深入研討,充分聽取了師生提出的意見建議。
李媛媛結合往屆賽事經驗,針對項目打磨、路演技巧及團隊協作等關鍵環節提出具體建議。她強調,優質項目需緊扣國家戰略需求,突出技術創新性與市場可行性,同時注重成果轉化潛力。各學院應充分發揮學科優勢,加強跨學院、跨學科組隊,依托實驗室資源和校企合作平臺,打造“頂天立地”的創新項目——既要有解決“卡脖子”技術的前沿探索,也要有服務鄉村振興、區域發展的實踐成果。
各學院負責人均表示,將以此次走訪為契機,進一步優化創新創業激勵機制,在政策支持、資源配置、導師指導等方面加大投入。機電工程學院黨委書記石明江則表示,將重點挖掘智能制造、新能源領域的潛力項目,強化校企協同,推動項目成果落地轉化。土木工程與測繪學院黨委書記熊俊楠指出,學院將深化專創融合,鼓勵教師帶領學生參與科研攻關,并通過“項目制”教學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經濟管理學院黨委書記曾有為表示,將聚焦"新文科"建設定位,重點打造"市場導向+產業融合"的創新創業教育生態,推動經濟管理學科與理工科院系的交叉融合,培育更多具有商業價值的創新項目。
姚利一行還深入走訪了60余個科研團隊,與師生代表進行面對面交流。通過項目路演、成果展示等形式,現場挖掘具有培育潛力的優質項目33個。電氣信息學院指導教師李紅偉現場展示了其團隊研發的小型智能風電項目,該項目已獲得13項國家專利,并在四川涼山、云南昭通等地試點應用。
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作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青年創新盛會,既是檢驗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平臺,也是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的關鍵樞紐。下一步,大學生創新創業中心將以習近平總書記給2024年大賽參賽學生代表的重要回信精神為指引,進一步整合校內外資源,強化項目培育與指導為培養敢闖會創的新時代青年人才、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貢獻力量。

在石工院走訪

在機電院走訪

在新材院走訪

在計科院走訪

在電信院走訪

在土測院走訪

在經管院走訪

在法學院走訪

在藝術院走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