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雙創示范基地建設理念
(一) 戰略定位和總體目標
清華大學作為國內頂尖高等學府,在雙創示范基地建設中,將基于“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四位一體的大學使命,與“學生雙創”和“教師雙創”一體兩翼實施路徑的高層次創新創業理念,充分發揮學校人才及科學研究優勢,努力探索形成全球視野、中國特色、引領示范的高校創新創業模式和制度體系,在高校示范基地中發揮領頭羊作用,探索建設國際領跑“雙創”研究型大學。
(二)清華大學“雙創”示范基地建設體系圖
以建設國際領跑“雙創”研究型大學為目標,結合“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四位一體的大學使命,以“跨學科創客實踐平臺”、“國際化創新創業平臺” 、“雙創教育醫藥平臺”、“雙智雙創開放平臺”和“在線教育與實踐平臺”5 個重點工程為抓手,完成“人才培養”、“成果轉化”、“創業支持”和“創業支撐”4 大重點建設任務。清華大學“雙創”示范基地建設體系圖如下:

(三)實施路線
清華大學雙創示范基地建設將從“學生雙創”和“教師雙創”兩條路線,即“一體兩翼”,來實施,簡圖如下:

清華大學“一體兩翼”的“雙創”示范基地建設實施路線
(四)雙創示范基地特色
清華大學雙創示范基地工作具有兩大鮮明特色:一是“國際”:即充分利用國際優質教學研究資源,建立了國際校區進行國際化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建立了國際化科研成果轉化機構等。典型項目包括:“GIX 國際化創新創業平臺”、“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TBSI)”、“國際化雙創醫藥平臺”、“雙創國際暑期學?!钡?。
二是“引領”:即在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建設、高水平科研平臺開放對創業支撐、在線教育、聚合社會創新創業教育資源等方面起到了引領作用。典型項目包括:“中國創新創業教育聯盟”、“跨學科創客實踐平臺”、“在線教育與實踐平臺”、“雙智雙創開放平臺”等。
二、建設項目及進展
(一)GIX 國際化創新創業平臺全球創新學院(Global Innovation eXchange Institute,簡稱 GIX)是清華大學在美國設立的第一個實體校區,也被稱為
“走出去的清華園”,是中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里程碑,受到國家領導的重視,2015 年 9 月 23 日,訪美期間,向 GIX 贈送水杉,祝愿 GIX 承載使命、茁壯成長。
清華大學國際化創新創業平臺依托 GIX,發揮其國際化、項目化、融合化的突出特色,建立多元資源深度融合機制,形成從跨學科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到項目孵化的全環節實訓新模式,打造培育戰略性原始創新和國際化創新創業領軍人才的示范基地。清華大學國際化創新創業平臺的雙創活動將在美國和清華兩地聯合開展。
項目建設進展及成效:
平臺建設內容包括全球創新智能空間、實訓中心、機電實驗中心、軟件庫與國際創新創業加速器。目前,清華正在進行高沉浸感、全球分布協同的多模態研討空間硬件平臺建設,并進行應用試驗;實訓與實驗中心的辦公與實驗環境建設已經初步完成,能夠開展項目驅動的實訓任務;為支持創新創業加速器建設,擬在西雅圖成立 Tsinghua GIX 發展中心,引進相應資源。此外,2016.6 月啟動 GIX 創新大賽,全球征召技術創新項目,并提供創新孵化服務,本屆大賽活動將持續到 11 月。
(二)國際化雙創醫藥平臺
清華新藥創制中心是由清華大學藥學院主導、多方協同建設的一個開放式、國際引領性的創新創業平臺,通過聚集全球資源,推動新型藥物與療法的研發及關鍵新藥技術的突破。中心積極探索有效的科研技術轉化途徑, 不斷嘗試新型商業可持續發展模式;倡導多元化的雙創教育,開發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打造新一代的醫藥科技創新人才;同時,中心聯合清華大學各相關院系,強調與工商業界的合作,聯動國內外各界,共同打造全球范圍內的醫藥創新生態。
中心以轉化研究為橋梁,依托清華大學藥學院先進的大型新藥開發技術平臺,將基礎科學研究中的新發現、新成果快速轉化為小分子、生物大分子、基因療法、細胞療法以及醫療器械等新型臨床藥物、技術和治療法。中心還將探索以市場為導向的創新商業模式,推進轉化成果與市場的密切對接。由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北京市政府以及清華大學三方共建的“全球健康藥物研發中心 Global Health Drug Discovery Institute (GHDDI)”就是國內在新藥研發領域首次引入國際資金、投入非盈利機構的創新 PPP 模式;未來,中心還會對新藥研發的不同階段,設計具有針對性的孵化與加速項目,并提供多樣化的資金支持模式,從源頭上加速創新成果的轉化與落地。
作為清華大學雙創示范基地的載體之一,中心將引入國際前沿的創新創業經驗,探索獨具特色的創新教育模式,打破高校的物理界限,創建面向清華師生、校友、研發型及創業型醫藥企業等高度交叉的開放性創業社區,借助學界與工商業界的深度交流與融合,開展以新藥研發及市場應用為導向的創新創業教育。中心還將立足全球視野,注重國際間的跨學科、跨領域的深度合作,通過與國際一流的科研院所、組織機構、相關企業以及投資機構在新藥轉化研究領域開展廣泛而有效的合作,集中全球的資源和優勢, 利用互補與協同效應推動創新藥物和技術的產生;未來,中心也將吸納更多的合作伙伴共同打造可持續發展的、國際性醫藥創新創業生態。
項目建設進展及成效:
清華大學“服務于雙創教育的創新醫藥平臺”自成立以來,著力落實平臺在創新醫藥領域的引領、培訓、服務、孵化功能,建成一個高效運營、功能完善、擁有杰出醫藥研究和產業孵化能力的全球一流醫藥服務平臺。
1 逐步加強海外人才延攬,組建頂尖科研團隊。2016 年已有 7 位醫藥領域科研人員即將入職清華大學,填補平臺在細胞免疫療法、干細胞及再生醫學、信息化及精準醫療和靶向藥物等生物醫藥技術領域的空白。
2 高通量高內涵篩選、 化合物庫以及 DMPK 測試三個平臺已搭建完成,并高度開放,為校內外用戶提供開放測試服務,全年服務機時平均可達 6000 小時,支持課題組開展 10 余個科研項目。
同時,進一步開展技術推廣和人員培訓工作,針對校內近 10 個與藥學相關學科的所有科研人員開展培訓, 僅 2016 年已組織藥物研發交流會一期,設備培訓兩期,軟件使用培訓兩期,累計覆蓋培訓人數近 200 人3 平臺通過與企業合作,加速醫藥成果轉化,推動創新技術產業化, 與多家國內外知名企業和機構開展深度和戰略性合作:與梅琳達-蓋茨基金會合作成立全球健康藥物研發中心、與北京紫光制藥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新靶點聯合研究中心、與楊森合作成立
傳染病研究中心等,這些合作共建單位未來將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價值。同時,多位科研人員已取得引人注目的科研成果,吸引了國內知名藥企前來尋求合作。
(三)跨學科創客實踐平臺
清華大學“服務于雙創教育的跨學科創客實踐平臺”將充分發揮在人才水平、科研實力、軟硬件基礎條件、教育理念等方面的綜合優勢,大膽創新,旨在形成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創新創業教育基地,面向全社會開放。旨在開創系統性、體系化、兼備可行性與前瞻性、可復制可拓展的一整套雙創教育模式先河,并
向全社會輻射。旨在創造立足于當前,面向于未來的長期可持續社會效益,培養學生雙創思維、素質和能力,為其步入社會之后踐行長遠的創新創業奠定堅實基礎;同時,深度激發高等學校教育創新、體制創新,使創新創業成為高等教育可持續發展的內在動力,促進科技成果向生產力的轉化,以期更好地服務于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重大戰略舉措。
“清華大學服務于雙創教育的跨學科創客實踐平臺”以三個重點工程為落腳點,力爭建設成為全球最大的“校園創客空間”示范基地: (一)服務于雙創教育的創新生態環境 打造高性能可計算知識管理平臺、遠程視頻教學與協作系統、智能云灌溉及環境監測過濾系統、智能空間及設施管理系統、智能系統團隊訓練實驗室等,實現信息化于現有課程、實踐教學、雙創項目實踐等活動的全覆蓋,形成良好的創新生態環境。 (二)服務于技術創新輔修專業的共享平臺 結合現有智能交通、機器人、智能硬件等方向,以及未來輔修專業發展方向,建設高水平的專門領域多學科協作輔修專業實踐平臺,包括增強現實與虛擬現實實驗室、高端快速原型產品制作室、創客交互開發平臺、學習行為分析平臺等,為師生團隊提供項目研發與實踐的條件。 (三)面向工業4.0 的智能制造平臺 結合中國制造 2025 發展對人才培養的新需求,結合數字化與信息化發展對人才知識結構、能力素養的需求,建設面向未來創新人才發展需要的智能制造教學與實踐平臺系統,全面覆蓋智能制造、工業機器人、數字化仿真、電子產品創新設計制造等方向。
項目建設進展及成效:
“清華大學服務于雙創教育的跨學科創客實踐平臺”,旨在發揮清華大學平臺優勢,建設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雙創教育基地,形成先進的雙創教育模式并向全社會輻射。
工作舉措包括:(1)重點工程建設,打造服務于雙創教育的創新生態環境、服務于技術創新輔修專業的共享平臺、面向工業4.0 的智能制造平臺三大主體;(2)雙創教育研究,圍繞雙創課程、輔修專業、教育方法展開;(3)教育機制創新,涵蓋雙創教學管理、人才激勵、創業支持體系等層面;(4)輻射模式探索,包括資源共享、教育培訓、競賽活動、聯盟推廣等方式。
主要成效包括:首創了創新輔修專業這種深度的雙創教育模式;開展了中美青年創客大賽等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雙創活動;孵化學生初創團隊成果顯著。
(四)在線教育與實踐平臺
“雙創在線教育與實踐開放平臺”依托學堂在線平臺的優勢力量,建設“中國創業學院”頻道,依托平臺規劃、設計、制作、運行、推廣一批優質創業創新在線課程;建設創業創新教學體驗示范基地,提供從課程制作到創業實訓的一系列創業創新教學服務,將推廣基于優質在線課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示范引導教師
們積極改進教育教學法,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方法,向學生推薦優質在線課程,鼓勵學生線上學習知識點,線下側重學生能力培養、價值塑造;建設創業創新孵化器,建立幸??萍及l展中心將在增強創新心理健康素質、激發創造力等方面為創業者提供創業幸福感。通過建立創業創新孵化示范區,主要為高??蒲腥藛T、大學生創業者、高校的科研成果轉化尋找一個合理的轉化渠道,基于市場化的探索,打通高校成果與市場之間的隔閡,為科研成果產業化提供一個新途徑。
基于國內最大的中文慕課平臺“學堂在線”提供的創業創新在線教育平臺——中國創業學院,同時從課程學習、教學體驗、創業實訓、 企業孵化到創投基金等方面對創業者提供全過程支持。從經濟效益上看,預計平臺建成后年收入約 2230 萬元;從社會效益上看,在 2018 年以前該項目將服務 100 萬在線學習用戶,培訓10 萬名大學生,為 100 支創業團隊提供支持,和 300 所高校展開
合作。
項目工作進展及成效:
1 清華 HLab“幸福科技全球創新挑戰賽”,召集 300 多支團隊參加賽事。國際參賽團隊來自美國、新加坡、俄羅斯等國家。31 支團隊進入決賽。最終有 11 支隊伍獲得大賽獎金,合計獎金107 萬人民幣;
2 支持雙創學習, 組織和接待了 1500 人次的雙創心理學現場體驗參觀活動,將積極心理學在創新創業領域的意義進行了普及和推廣,促進雙創學習;
3 完成 580 平米辦公面積的改造和裝修;完成天幕項目、心聲項目的專項建設;并投入了科研開發資金 200 萬元支持清華大學心理學系進行橫向課題科研任務;
4 2016 年 3 月 31 日-4 月 2 日,學堂在線“中國創業學院”頻道成功舉辦了首期“創業學習與教育師資研討班”。來自全國各省的 40 余名高校教師、科技園孵化器負責人參與研討。
5 2016 年 6 月-9 月,學堂在線“中國創業學院”頻道與蘇州市科技局聯合舉辦了首期“科技型企業加速成長特訓營”,共有 40 名創業家參與了該活動。
6 2016 年 8 月 16-19 日,學堂在線“中國創業學院”頻道聯合中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聯盟在清華大學舉辦了首期“全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教師資格認證培訓班”。學員 46 人,參與線下授課 4 天,參訪 3 個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共同學習 8 門在線課程。
7 截至 2016 年 9 月 5 日,學堂在線“中國創業學院”頻道線上課程的學習人次數已超過 60 萬。
(五)雙智雙創開放平臺
“智能芯片+智能硬件”創新創業開放平臺面向社會開放,所瞄準的技術服務對象是新型智能硬件以及作為新型智能硬件產品核心的智能芯片領域的創新創業企業以及科研單位的創新創業團隊,為智能芯片+智能硬件的開發提供的設計、加工與集成、測試與分析等全方位技術服務。在技術方面依托清華大學微電子所,在發改委雙創示范基地項目的支持下,發揮清華大學在“雙智”設計、制造和測試分析上的學術研究和技術開發優勢,開展平臺建設,進一步提升平臺基礎設施水平,完善關鍵設備,增強平臺支持高水平“智能芯片+智能硬件”創新創業的服務能力,建成一個具有國際水平的雙創開放服務平臺,降低雙創門檻。同時“智能芯片+智能硬件”創新創業開放平臺聘請依托單位的科研及學術帶頭人作為學生創新創業導師,通過多樣化的本科生暑期社會實踐、SRT 創新項目、“挑戰杯”等項目,提供“創新創業”相關的原創思想、技術和服務平臺的支持,針對性實訓和培訓。建設目標為在 2016-2018 年,支持 160 家雙創企業。
項目建設進展及成效:
目前清華大學服務于“智能芯片+智能硬件”雙創開放平臺,正在依托清華大學微納加工平臺的現有設備能力,采取“邊建設邊服務”的方案,積極主動開展“智能芯片+智能硬件”雙創開放服務,在大型設備開放、關鍵技術支撐和技術人才培養方面對雙創企業進行支持,目前平臺支持的包括地平線機器人公司、北京
麥哲科技有限公司、易邁科技有限公司、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長峰微電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世紀金光半導體有限公司、同方威視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泰科天潤半導體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北京宏思電子技術有限責任公司、上海陛通半導體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 10 余家雙創企業。為了進一步提升平臺基礎設施水平, 增強平臺支持高水平“智能芯片+智能硬件”創新創業的服務能力,平臺正在按照項目規劃開展平臺建設,進一步提升平臺基礎設施水平并完善關鍵設備。
目前“雙智”雙創開放平臺的“設計”、“加工與集成”、“測試與分析”三個平臺已完成設備調研和選型,待國撥經費到位后將盡快啟動設備的招標采購流程;同時針對“雙智”雙創開放平臺的整體規劃,自籌經費完善項目建設的潔凈間的動力及維護系統的改造升級,改造完成后平臺將初步實行 24 小時運營,為“雙智”雙創開放平臺建設做好場地設施準備和運營準備。目前完成了空間規劃和光刻區和濕法區的改造升級、新增設備的工藝氣體管道的改造升級以及平臺氣體檢測系統的改造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