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科院基礎地質教研室探索思政教育與專業實踐教學融合新模式
地球科學與技術學院基礎地質教研室認真貫徹落實中央31號文件和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積極探索專業實踐教學與思政教育融合機制,在地學類專業實踐教學中融入思政元素,在專業教育活動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全過程育人針對性和實效性。
2019年1月9日,地質學2015級96名學生在郗愛華、葛玉輝、朱玉娣、方乙、范存輝5位指導老師帶領下,在攀枝花開展為期三周的生產綜合實習,實習隊有關負責人、學生黨支部及教研室黨支部按照《地球科學與技術學院生產實習實施細則》有關要求組織召開專門會議,研討實踐教學與思政教育融合工作,討論和制定活動計劃,并在實習教學過程中按照計劃實施。
按照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經地科院黨委同意,在實習前成立了攀枝花生產綜合實習臨時黨支部,專門配備一名專門負責思政教育工作的帶隊老師參與實習,為實踐教學與思政教育融合的組織和實施提供充分組織保障。
在實習過程中,全體帶隊教師與學生同吃同住,共同探究地質礦產資源的奧秘;通過現場示范式、啟發式教學,指導廣大學生開展礦產資源調查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的學習和掌握,并在教學過程中融入了礦產資源開發過程中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有關內容,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體現在實習教學全過程中。廣大同學對攀枝花地區豐富的礦產資源和價值有了深刻的認識,加深了他們對地學的興趣,鞏固了他們的專業思想。

圖1郗愛華老師講解攀枝花釩鈦磁鐵礦尾礦壩設計理念及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圖2葛玉輝老師講解攀枝花釩鈦磁鐵礦露天開采情況及對環境保護的要求
在實習開展過程中,實習隊以黨、團基層組織為單位,在實習地區主題黨團課、主題教育活動等活動方式,努力實現思政教育和專業實踐的有機融合。1月17日,實習隊組織全體黨員、全體團員及學生分批前往攀枝花國家三線建設博物館開展主題教育及參觀學習活動。實習隊師生黨員及全體學生分別參觀了三線建設時期極具代表性的生產、生活用具以及歷史文獻、圖片等,深刻領會“備戰備荒為人民”“好人好馬上三線”的無私奉獻精神,感受了建設歷程中“三個石頭一個鍋,帳篷搭在山窩窩”的艱辛和血汗,共同緬懷三線建設者的豐功偉績,深刻領會“艱苦創業,勇于創新,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三線精神。

圖3 全體師生參觀攀枝花三線建設博物館

圖4全體師生參觀三線建設歷程,感受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
通過生產綜合實習,全體學生對專業知識、實踐技能有了系統的學習和掌握;同時通過思政教育與專業實踐融合的一系列的舉措,廣大學生感受了70年來新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巨大成就和老一輩建設者們的偉大奉獻精神,進一步增強了愛國主義思想意識,也明白了肩頭擔負的重擔,紛紛表示要從自我做起,從此刻做起,將愛國主義精神轉化為奮斗的動力,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而努力奮斗。
【關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