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青年教師朱貝博士近日在國際權威地學期刊《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Bulletin》(美國地質學會會刊,簡稱GSA Bulletin)上發表了題為《What triggered the early-stage eruption of the Emeishan Large Igneous Province》的最新研究成果,為峨眉山大火成巖省早期噴發的起源機制提出了新的認識。
大火成巖省是地球歷史中最大規模的火山活動。一旦發生,來自地球深部的巖漿將在極短時間內噴發于地表,迅速覆蓋近百萬平方公里的廣袤面積。該類巖漿事件是導致大陸板塊裂解、古氣候重大轉變以及大型生物絕滅事件的潛在誘因。大火成巖省的起源機制,是研究深時古環境轉折與深地圈層演化等領域的關鍵命題,也是理解巖質行星演化過程的重要物質節點。它們的起源機制,長期以來是學術界熱烈討論的焦點。
坐落于我國西南地區的峨眉山大火成巖?。‥meishan Large Igneous Province),是開展相關研究的重要區域。目前普遍認為其發育過程與地幔柱的上涌熔融有關,但隨著研究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巖石學、地球化學及構造學現象,顯示著巖石圈動力機制參與其起源與演變過程的痕跡。為探尋這一科學問題,朱貝老師赴滇西大理地區進行了長達六年的考察與研究,全面梳理了峨眉山大火成巖省中央區早期噴發的火山地層記錄,結合區域大地構造背景,最終得出以下認識:其早期噴發與古特提斯洋的弧后拉張有關,是巖石圈板塊運動的作用結果。這種拉張在噴發過程中被后續的地幔柱活動全面繼承,從而使峨眉山大火成巖省同時表現出巖石圈板塊活動與地幔柱上涌的雙重來源指征。該研究結果構成了朱老師《GSA Bulletin》論文的主要結論。
《GSA Bulletin》創辦自1890年,是地球與行星科學領域的國際頂級期刊,五年影響因子達4.450,位于中科院JCR分區一區,與美國地質學協會主辦的另一知名刊物《Geology》互為姊妹刊,主要報道地球與行星科學領域具有全球視野的前沿性理論進展。
朱貝博士是2016年自北京大學引進至我院的青年教師,主攻科研方向為大火成巖省的起源演化與中-晚二疊世上揚子地區古環境轉折機制效應,目前以第一作者發表SCI期刊文章4篇,自入職以來,第一作者成果的平均影響因子達3.205。
該論文信息:
Title:What triggered the early-stage eruption of the Emeishan Large Igneous Province.
Authors:Bei Zhu, Zhaojie Guo, Shaonan Zhang, Ingrid Ukstins, Wei Du, Runchao Liu.
Source: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Bulletin. In press. Early Publication.
DOI:10.1130/B35030.1
論文鏈接:https://pubs.geoscienceworld.org/gsa/gsabulletin/article/569178/what-triggered-the-early-stage-eruption-of-th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