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27日,受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協會委托,以中國礦業大學隋旺華教授為考查組組長的專家組來到我校對資源勘查工程專業進行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現場考查。專家組成員包括中國地質調查局勘探技術研究所張林霞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成都理工大學陳禮儀教授,專家組秘書為桂林醫學院附屬醫院楊兆。校黨委常委、副校長劉向君,校督導委、人事處、學工部、教務處、教評處等職能部門、直屬單位負責人,地球科學與技術學院領導班子、專業負責人和教師代表,以及其他工科學院教師代表等參加了考查見面會、實地考查和意見反饋會等有關活動。
在11月25日上午舉行的考查見面會上,專家組長隋旺華教授介紹了此次考查的目的和工作安排,并就相關考查事項進行了說明;劉向君致辭并介紹與工程教育認證有關的學校層面情況;資源勘查工程專業負責人胡明教授分別從專業概況、專業人才培養工作特色、持續改進等方面對《自評報告》作了補充說明。專家組就有關問題進行現場提問,學校及學院有關人員對專家提問進行了現場回答。
見面會后,專家組隨即對校史館、圖書館等公共資源及基礎教學(化學)實驗室、專業實驗室(包括油氣地質與勘探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校內實訓基地)等教學設施進行了實地考查。

專家考查校史館

專家考查圖書館

專家考查專業實驗室

專家考查校內實訓基地
11月25日下午至26日,專家組先后查閱了試卷、畢業設計(論文)、實驗(實習)報告、培養方案、課程教學大綱、教材等教學資料和檔案,對教師、職能部門負責人和學院管理人員進行了訪談,與在校生代表、畢業生代表、用人單位代表進行了座談,進行了聽課看課。專家嚴格按照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對資源勘查工程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工作進行了全面考查,并在充分深入討論的基礎上,形成了現場考查反饋意見。
11月27日上午,專家組組長隋旺華教授主持召開了資源勘查工程專業認證專家意見反饋會。隋旺華教授對我校資源勘查工程專業認證考查的整體情況做了全面總結,充分肯定了西南石油大學對本科教學工作的高度重視以及資源勘查工程專業在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方面取得的成績,代表資源勘查工程專業專家組反饋了小組意見。意見對資源勘查工程專業在人才培養質量、培養目標合理性、畢業要求達成、持續改進機制、課程體系、師資隊伍和辦學條件等方面的成績給予了充分肯定,同時就進一步完善學校人才培養方案、教學大綱修訂工作,加強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和經費保障、加強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等方面提出了意見和改進建議。專家組成員張林霞教授、陳禮儀教授分別反饋了個人意見和建議。
隋旺華教授強調,持續改進永遠在路上,專業認證要求將會越來越嚴,也會越來越高。他最后表示,專家離校15天后,會將現場考查報告反饋學校,學校可以對現場考查報告提出反饋意見。最終的認證結論是以今年年底工程教育認證協會分委會和結論審議委員會審定通過的結論為準。
劉向君代表學校對專家組進校考查期間所付出的辛勤勞動和給予的全面指導表示衷心感謝。劉向君指出,專家組進校考查雖然時間不長,但對我校資源勘查工程專業的辦學情況進行了全面審視和精準診斷,必將指導和引領我校“十三五”本科專業改革、建設和發展的方向,使“以學生為中心、成果導向和持續改進”理念的得到進一步貫徹和落實。
劉向君提出了三點要求:一是針對現場考查報告認真梳理問題,制定整改方案,并報學校審核,制定明確的整改時間表,對照專家組提出的意見逐一落實整改措施;二是全校各職能部門要主動認領問題,做好整改落實工作,進一步完善我校本科教學和人才培養各環節工作,繼續加大力度推進我校工程教育認證工作并逐步完善工作機制;三是要以此次專業認證為契機,在專業培養目標、畢業要求、課程體系、培養模式改革、學生發展等方面建立健全持續改進長效機制,促進我校專業建設內涵發展,增強我校工程教育人才培養對產業發展的適應性,不斷提高整體辦學水平和工程教育專業人才培養質量。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是教育部提出的中國特色“五位一體”評估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際通行的工程教育質量保障制度。2016年6月2日,中國成為國際本科工程學位互認協議《華盛頓協議》的正式會員,意味著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學生可以在相關的國家或地區按照職業工程師的要求取得工程師執業資格,為工程類學生走向世界提供具有國際互認質量標準的“通行證”。截至2018年底,全國共有227所高等學校的1170個專業通過了工程教育認證,分布于機械、化工與制藥等21個工科專業類;我校化學工程與工藝、資源勘查工程(本次復評)、石油工程、環境工程四個專業順利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另外,油氣儲運工程、勘查技術與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三個專業今年分別被認證協會首次受理,預計將于2020年上半年接受中國工程教育認證協會專家組現場考查。(教學評估處 馮仁蔚 圖/李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