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結束時,我們說好的,你要和春天一起返回成都。如今為了共同抗擊新冠疫情,在全國各界人士紛紛為“戰疫”做出貢獻時,我們的西柚學子又怎能缺席?為了響應這一號召,我們全校老師通過努力,在互聯網平臺開通了網絡課程,希望和同學們一起“戰疫”的同時,也不落下專業知識的學習。我們的“地質學基礎”也不例外!經歷了一周的課程學習,相信同學們一定會遇到不少困難。這些困難既有來自新的授課方式的,也有來自專業知識本身的。在面對這些困難的時候,我們老師想告訴大家,莫急!莫怕!還有我們在!
《地質學基礎》對于我校石油工程及相關專業而言,是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相關知識在后續的《油氣藏開發地質學》、《石油工程測井》、《鉆井工程》、《采油工程》和《油藏工程》等都將有所應用。同時,這門課也意在培養大家的地質思維和能力,并建立科學地球觀。說這么多,其實就是說它很重要!
有同學肯定說,老師我曉得,這個重要得很,但是第一周的課上完,我已經上跪下了,好多概念哦!我都要記住么?還有地球的磁、電、重力等那么多參數,我都要記住么?對于這個問題,老師表示,我們很懂很理解,因為我們也當過學生啊。但是,這些概念,你確實需要知道,這些參數,你也確實需要了解啊!不過,莫怕!!當年老師學這個課時,還考了全年級第一,所以以下寶貴經驗,或許你可以了解一下。依老師們近年的教學經驗,總體來說,地質學基礎的確會成為不少同學們的難題。大家普遍反映,大量的專業詞匯需要記憶,知識點太散、太雜、太多,經常上完這節課,到了下節課就忘記了。是不是說出了你心中的痛?加之我們現在進行網絡授課,受網絡和系統平臺影響,視頻播放可能存在一些問題,視頻還不能拖拽,同學可能會遇到筆記還沒來得及做完,視頻可能已經放到好遠了的情況。接下來還要完成在線測試和在線作業,怎么辦?
首先,同學們要從思想上認識到這門兒課的重要性!舉幾個例子吧。以后無論你從事石油的哪個具體行業,你一定會遇到周圍的人問你,石油到底是怎么來的?石油是怎么形成的?這個時候,你要是說我是搞石油下游行業的,不曉得。到了那時候我知道你一定好想拿出手機百度下答案。但是如果你學懂了這門兒課,你可以娓娓道來。記住最后還得加一句,西油出品、品質最佳!是不是感覺后面有風?從專業上來說,石油是地質過程的產物,是地球母親給我們的禮物,它不獨立于地球而存在,更不獨立于地質過程而形成,因此你要了解它,想知道它在哪兒分布,想知道如何在最佳經濟效益下把它開采出來,你就得知道相應的知識及形成它的地質過程。這些知識能幫助你很好地去做出判斷。悄悄地告訴你一句,無論我國還是全球來看,石油行業的頭把Chair都是有深厚的地質專業功底的。
第二點,學習方法很重要。大學里更多的是自主學習,老師課堂上是講精華、講重難點。比如我們的“地質學基礎”,地質過程就是很重要,老師們上課無論文字、圖片還是語言都會緊緊圍繞著這些開展,書上的一些細節可能就會略過。略過,不代表不重要,因為這些細節能夠幫助你們更好的去理解地質過程的發生。因此,預習與復習,甚至不只從一本兒教材上去完成這個過程就顯得很重要。大學里的教材很大程度上是由各行業相應的大專家、大教授一起來編寫的,即便如此,不同研究方向的專家、教授他們在看同一個問題時,也會有不同的角度,甚至得出不同的結論。這個時候,你多看幾本不同專家寫的教材,無形中就會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是不是想試下呢?學校的圖書館在向你招手呢!!悄悄地問下自己,大一下學期了,會用學校的電子資源了么?那可是學校每年花上千萬的版權購置費買回來的知識寶庫啊。里面有中、外電子教材,最新中、外科學文獻,以及各種學習資料。如果還不會用,趕緊去看看,圖書館為大家提供了相應的初階使用方法。
對于我們的課程而言,同學們除了做好預習以外,還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時間安排,提前完成相關視頻課程的學習。這樣,在課表行課時間里,就可以向老師們提出自己的問題,從而將學習的主動性充分地掌握在自己手中。這種感覺酷不酷?要不要試下?當然,如果你在行課時間內用來觀看視頻,我們的老師也會在其他時間安排線上答疑,同學們也可以主動地將問題留言給老師,每位老師都會認真地回復你們的問題。總之,學會提問,學會提好問,這是一種很重要的能力,同學們一開始不具備不要緊,但是我們應該可以通過一堂又一堂課上的鍛煉,讓自己逐漸能夠心不慌、臉不紅還能切中要害的提問。
那么視頻學習過程中,自己是否要記筆記呢?這個問題嘛,因人而異的。記筆記是很好的學習習慣,更是幫助我們梳理知識的好辦法。別說現在看視頻過程中來不及記,你們的學長學姐,在課堂上面對老師們激情澎湃的講解,也在糾結,我是參與進去聽,還是抓緊記下老師說的要點呢?在這兒,我們要告訴大家,聽懂且參與進去真的很重要!!在這個時候記筆記,除非你有速記的能力,要不然很容易就撿了芝麻丟了西瓜。我們建議大家,無論是視頻課還是在課堂上,緊跟老師的思路,一起思考與分析很重要。同時,你手上拿著筆,把自己不懂的問題或者老師講的重點,用兩三個字簡單記在紙上,下來好好整理,這也同時幫助自己去回憶課堂內容。實在覺得太難了,自己沒懂,如果在課堂上,我們真誠的建議你,勇敢的舉手,告訴老師我不懂,請老師能否再講解下,老師們都是歡迎的。即便在課時緊張情形下,老師也會在課下幫助你解決問題。至于我們的視頻課,同學們,有個暫停鍵和重播選項,你是不是可以了解下呢?如果還沒懂,又真想知道,還有我們的課程QQ群,勇敢的提問吶!
第三點,了解地質學很重要。這一點兒,就讓我來簡單的給大家講講吧。我們這一門課是地質學的入門級課程。它囊括了傳統地質學所涉及地質過程的基本術語與研究思想、方法。那么何謂基本術語呢?這就如同大家學習英語的基礎階段,你得會單詞,然后才能去造句,再進階到心領神會般地溝通。我們課程中的基本概念就是這些單詞。你只有懂得這些基本概念真正代表的意思,你才能去和行業內人士去溝通,你才能看得懂專業的書籍與報告,更才能形成自己的專業判斷能力。那有同學肯定就會問,那就是背嘍?同學,意會下我們的眼神!!答案肯定是No唄!!
同學,地質學是理科啊!!是一門要綜合利用你的所學,不僅要用數理化,還得用上人文社科的綜合性學科啊。如果把地球的演化時間,比作一天24小時的話,相較于地球超過40余億年的演化史而言,我們人類的存在或許僅有幾秒中。在這幾秒鐘內,身處地球科學專業的我們,將化身“柯南”,去探尋地球在漫長的過程中經歷了什么,有哪些變化,這些變化對我們當下有何影響,是何其的難。這個探尋過程充滿著未知,我們對地球了解的每一點,都是無數的地球科學家經過仔細觀察、大膽假設、小心求證而來的。這里面,甚至有地質學家為了接觸到最真實的地質現象,而奉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在40余億年里,從一顆火熱的星球演化到現在適宜人類居住的藍色星球。這期間地球溫度的變化、各種圈層的變化,又豈是一兩句話能說清,能背得下來的?這里面涉及到人類通過現有的觀察,使用理、化知識去分析得出來的結論,有的結論甚至還只能算得上推測、假設,還需要我們后續更多的觀察、實驗乃至模擬去印證或推翻重來。說這么多,就是想告訴大家,作為理學的地質學,是有科學思維在里面的,大家與其在那兒死記硬背,不如課上緊跟思路、課下靜心預習與復習、課間課上積極提問討論,從而讓自己學會這種科學思維與邏輯能力。自己用已有的知識去分析、去重建課本與課堂上老師講授的知識,這樣才會讓知識真正的爛熟于心,自己可以隨取隨用!
說到這兒,希望這些方法能夠幫助到你。在這全民戰疫的緊要關頭,希望大家保重身體,并能夠嘗試做出些改變,讓每一堂課不但成為你學習知識的地方,更成為提升你思維與能力的地方,最終讓自己成為那個優秀的自己!
還有困難?莫慌、莫急,我們和成都一起在線等你!
(文:王浩錚,本文中的相關建議亦有來自“地質學基礎”課程組老師們的貢獻!)
網文鏈接: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3NTkwNzIwOA==&mid=2247483701&idx=1&sn=aef3271be34e4ba75b29bd0a86b9527e&chksm=fd1ab5d2ca6d3cc46d6e82934b0d0b30cb27b936bd3b5f224e903e7879bd14af4fc2030601c0&mpshare=1&scene=23&srcid=&sharer_sharetime=1583654561568&sharer_shareid=456ba691bc49c15a0f02a19bed3d8432#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