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31日,我院張廷山教授、路俊剛副教授、祝海華副教授和付永紅博士赴昭通國家級頁巖氣示范區參加了中國石油浙江油田、浙江石油學會組織的“昭通國家級頁巖氣示范區野外地質調查與評價技術交流會”。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西安石油大學、貴州理工大學、杭州地質研究院、東方物探等9個校企研究單位共同參與了此次野外調查與技術交流會。
野外地質調查共考察了貴州畢節何官屯、撒拉溪二疊系梁山組、龍潭組和謝家山、威寧六硐橋石炭系舊司組及云南黑土河石炭系舊司組等7條剖面及YS302井場現場鉆進與取芯情況。中石油浙江油田副總經理、總地質師、創新聯合體項目三首席科學家梁興強調,野外地質考察和井場巖心觀察目的是認識海陸過渡相頁巖在昭通國家級示范區的地層分布、沉積特征與巖性組合、頁巖平面分布規律,建立第一手的綜合柱狀剖面圖,豐富提升區域地質認識,為后續勘探評價開發奠定基礎。
野外及井場考察結束后,召開了技術交流會。聯合體項目三首席科學家梁興介紹了海陸過渡相頁巖氣創新聯合體的構成及其在支撐海陸過渡相頁巖氣勘探開發的突破和規模建產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海陸過渡相頁巖氣勘探開發的前景與挑戰。石工院段永剛教授、張廷山教授、路俊剛副教授、祝海華副教授均做了相應發言,針對海陸過渡相巖性復雜多變的地質難題和工程難點,我校一定充分發揮特色,與兄弟單位緊密協作,開展海陸過渡相頁巖氣勘探開發關鍵技術攻關,創建新理論、建立新方法、研發新技術,為海陸過渡相頁巖氣發展做好技術支撐和保障。
此次野外地質調查與評價研究技術交流會的召開,也是中石油-西南石油大學創新聯合體項目《鄂爾多斯盆地海陸過渡相頁巖氣規模建產開發關鍵技術研究》實際工作的正式啟動,加深了對黔北-昭通地區海陸過渡相頁巖的區域地質認識,增強了校企聯系的密切程度,堅定了海陸過渡相頁巖氣突破的決心和信心。(付永紅、路俊剛)

威寧黑土河舊司組剖面調查合影

我校創新聯合體項目組與項目三首席科學家梁興、項目長張介輝、何勇合影

評價技術交流會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