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中石油西南油氣田分公司在天然氣研究院召開了“四川盆地侏羅系沉積體系研究”學術研討會。本次會議是中石油西南油氣田分公司在川中-川西過渡帶沙溪廟組天然氣勘探取得重大突破、金秋氣田及天府含氣區產能建設如火如荼開展、亟待尋找下步勘探方向的關鍵時刻召開的。會議由中石油西南油氣田分公司油氣資源處處長趙路子主持,分公司黨委委員、總地質師楊雨全程討論指導。西南油氣田分公司油氣資源處、開發部、研究院等單位技術領導、專家及青年骨干參會。我校蔣裕強教授和周亞東博士受邀參會。
蔣裕強教授自1998年開展川中公山廟區塊沙溪廟組沉積相研究以來,持續開展四川盆地碎屑巖及碳酸鹽巖油氣地質綜合研究,近三年全面支撐了金秋沙溪廟氣田、五寶場沙溪廟氣藏的井位部署、氣藏描述及儲量申報等工作。基于研究成果,蔣裕強教授作了題為“四川盆地早中侏羅世沉積體系與演化”的學術報告,介紹了“中新生代原型盆地—現今四川盆地—重點區塊三位一體、露頭—鉆井—地球物理三要素融合”的研究思路,闡述了早、中侏羅世沉積體系及演化,提出了涼高山沉積期多期湖盆從川東—川東北向川中—川中北遷移的證據及湖盆分布,指出了下沙溪廟組及上沙溪廟下部發育淺水三角洲。所提出的觀點與認識引起與會人員積極討論,受到積極評價和高度認可。會后,蔣老師與參會人員一起觀察了部分井沙溪廟組巖心,并現場交流討論。
本次會議還邀請了參與四川盆地碎屑巖研究的中國石油大學(華東)、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四川盆地中心、成都理工大學 、東方地球物理公司西南研究院、北京福瑞寶公司等單位參會交流。(圖、文/周亞東)

蔣裕強教授作學術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