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地球科學與技術學院實驗中心師生黨員17人前往成都自然博物館開展主題黨日,借鑒博物館在柜臺展示、科普講解、禮儀接待、安全開放等方面的先進經驗,以更好的建設西南石油大學地學科普基地。
成都理工大學丁曉琪教授熱情接待了我院實驗中心師生一行。在丁教授的帶領下,先后參觀了地質環境廳、礦產資源廳、龍行川渝廳、探秘恐龍廳、生命探源廳和繽紛生命廳。丁教授強調:“地學科普的關鍵在于怎樣把復雜的專業術語用簡單的模型或照片表達清楚,這樣才能把專業變成科普,把群眾的興趣激發出來。”
參觀結束后,實驗中心主任謝林基于西南石油大學地學科普基地建設提出新的認識:“我們要做內容全面,形式有趣的科普活動,不僅在于內容本身有趣,還在于不同場館之間的連接是否新穎恰當。成都自然博物館6個展廳之間以人行棧道和天橋長廊相連,蜿蜒盤旋,極具蜀道特色,頂空的飛天翼龍群極具吸引力。我們也有信心把西南石油大學地學科普基地建設好。”2020級地質學本科生、我院巖石展廳學生講解員龐艷超認為:“科普講解員要以飽滿的熱情、濃厚的興趣、幽默的語言、親和的語氣和負責任的態度向大眾傳播地學文化。”
本次活動很好的闡釋了黨建-教學-科普之間的聯動作用,深化了實驗中心老師及學生講解員對科普教育的認知,啟發了我院師生在地學文化科普方面的靈感,對西南石油大學地學科普基地建設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實驗中心師生黨員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