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2023年孫越崎科技教育基金頒獎大會在京舉行。地質1991級校友支東明榮獲2023年度第三十二孫越崎能源科學技術獎能源大獎。

2019年,出席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的支東明校友(前排左一)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支東明,現為中國石油吐哈油田公司執行董事、黨委書記,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我校地質1991級校友。長期從事石油地質勘探研究,曾榮獲多項省部級榮譽和科技獎勵,還曾榮獲中國地質學會第二屆野外青年地質貢獻獎——金羅盤獎、第八屆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等獎勵。
1992年孫越崎科技教育基金委員會設立了孫越崎能源科學技術獎。能源大獎獲得者在能源基礎理論突破和科技進步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已有25位能源大獎獲得者當選中國科學院或工程院院士。

支東明校友工作場景
支東明校友事跡:
支東明,長期從事準噶爾盆地油氣勘探工作 。在車拐地區石炭系火山巖油氣勘探,北三臺凸起侏羅系油氣勘探,瑪湖斜坡區百口泉組油氣勘探等工作中提出新的成藏模式、有利領域和技術方法,是近年來油氣勘探和新發現的主要參與者和推動者之一。
支東明,負責完成了國家和中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等科技攻關項目或課題25項,其中主持完成項目10項。出版專著3本,發表核心期刊論文31篇。所帶的項目組和研究所,相繼被授予新疆油田“基層建設示范點”、“紅旗班組”、“先進基層黨組織”,自治區級“青年文明號”、中石油集團公司“十一五”科技工作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
支東明,提出車排子地區火山噴發分布及“火山機構控藏”理論,是西北緣精細勘探的主要貢獻人之一;阜東地區侏羅系石樹溝群油氣勘探重大發現人之一;積極倡導準噶爾盆地西北緣斜坡區油氣勘探,構建百口泉組扇體大面積含油成藏理論,是瑪北油田發現的主要貢獻人之一;創新提出識別斷距小于10米的小斷距斷裂及薄砂體油藏的識別配套技術方法,實現了準噶爾盆地中拐凸起侏羅系勘探首次突破;首次提出了二疊系火山巖油氣成藏的新模式,在夏72井勘探獲得重大突破;在車89井、車95井獲得重大突破,是準噶爾盆地西北緣新近系油田的首次發現的主要貢獻人之一。
支東明校友簡歷:
支東明,男,漢族,上海市人,1971年1月生,1995年7月參加工作,2001年2月入黨,大學學歷(1995年7月西南石油學院石油地質勘查專業畢業),在職工程碩士學位(2009年6月西南石油大學地質工程專業畢業),高級工程師。歷任中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勘探總地質師、副院長兼總地質師,中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公司黨總支書記、副經理,中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院長,黨委副書記、新疆油田副總經理、總地質師等職。2020年11月任命為中國石油吐哈油田黨委書記。曾榮獲克拉瑪依市“青年崗位能手”、“十大優秀青年楷模”、中國石油集團公司“優秀青年”“先進科技工作者”、 第十八次李四光地質科學獎等榮譽。

(圖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