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地科院副院長范翔宇帶領科研團隊教師、博士研究生前往川科1井鉆井現場開展實地調研活動,通過深入萬米鉆井一線,了解實際工程問題,切實提高研究生現場實踐經驗,以達到實踐育人、科研育人目的。
地科院科研團隊與川慶鉆探工程公司川西鉆探相關領導及工程技術人員就川科1井鉆井工程問題開展了現場座談會。座談會上,雙方就川科1井鉆井工程問題開展詳細討論,超過九千米,每往下鉆一米難度都呈指數增長,高溫將使鉆桿軟得難以操控,電子元件信號傳輸極其困難,復雜的壓力系統讓井噴井漏的風險大大增強。除此之外還有無數嚴峻挑戰,川慶鉆探為此立項數十個課題,地科院也加入了這場深地工程的“大會戰”,為超深層油氣資源勘探貢獻力量。
川科1井位于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屬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劍閣潛伏構造,設計井深10520米,是中國石油貫徹落實“四深”戰略在四川盆地部署的萬米深地“超級工程”。井隊隊長彭浩帶領大家參觀川科1井井場,先后考察了井場布置、泥漿池、錄井工作室等具體井場情況。范翔宇表示:萬米鉆井難于登月,川科1井的鉆成將標志中國成為繼蘇聯、美國后第三個完成萬米鉆探的國家,會對我國深地工程領域鉆探技術發展和超深層油氣勘探帶來深遠影響。
地質報國博士生黨支部生蒙承、孟凡等人說到:通過本次活動不僅對川科1井萬米深地工程有了新的認識,還意識到現場實踐對科學研究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學習中要進一步將科研工作與工程實際結合起來,推動理論技術創新和工程應用進步,助力國家能源發展戰略向深地進軍,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貢獻了青春智慧和力量。

師生在川科1井現場

座談會現場

川科1井井場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