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項目獲批2024年成都市科技志愿服務活動
近日,按照《成都市科學技術協會關于開展2024年成都市品牌科技志愿服務隊伍和科技志愿服務活動評選的通知》要求,經成都市各單位積極申報,共收到科技志愿服務隊伍申報材料74份,科技志愿服務活動申報材料259份。經資格審查和專家評審,我院“擲地有聲——青少年地球科學五維公益科普活動”獲批2024年成都市科技志愿服務活動。


活動目標:
結合團隊成員專業特色開展科技支援服務活動,探索以青少年為主體的科學普及新途徑與新思路,進行“科學家精神”思想文化建設,秉承“弘揚科學家精神,以科普教育賦能青少年成長成才”宗旨,從小在青少年心中埋下科學種子,長大立志科技報國。
活動主題內容:
(1)開展公益科普活動,打通科學普及“最后一公里”
為青少年開展“EARTH”五維公益科普服務活動。看(Eye):親眼看見顯微鏡下的巖石,感悟地球科學的藝術之美。制作地學微課、科普視頻,在平臺發布宣傳,讓青少年更直觀的學習科學知識;
動(Act):動態展現地質結構,感知地球無窮魅力。帶動青少年參與原創地學文化文創作品的演繹與拍攝,增強互動式科普體驗;
讀(Read):讀懂地球億萬年演化史,了解能源及災害形成機理。推出地球科學科普雜志《新地科》。創建科學解憂信箱,與學生持續交流,讀懂并解答青少年心中的科學困擾;
觸(Touch):讓孩子觸摸真實,讓科學觸手可得。打造流動地質博物館、科普服務車、3D科普熒幕等讓青少年對地球科學“觸”手可得;
聽(Hear):聆聽專家科普講座,錄制系列音頻課程。邀請院士、地質專家、勞模開展科普宣講、地球科學百科講壇等座等,并錄制成系列音頻課程,讓青少年學習地球科學知識入腦入耳入心。
(2)舉辦系列主題科普講座,覆蓋各類青少年群體
引導青少年群體樹立“崇尚科學”的精神文明理念,提升學生科學素養并擴大地球科學影響力,開展系列主題科普講座與校園開放日活動,通過征集主題詩歌、散文等文學類作品以及攝影、短視頻、繪畫等藝術類作品,向青少年普及地球科學知識。
(3)尋訪科學家典范,傳播科學家精神通道
團隊以“深度尋訪科學家典型人物+調研”的方式開展實踐活動,能充分發揮高校的地域、資源和學科優勢,推進科學家精神薪火相傳,更好地服務產學研合作、創新創業等工作,助推高校高質量發展。同時,基于科學家精神調研形成的實踐成果,制作一系列科學家精神相關教育素材,以便于團隊面向青少年科普時更好地弘揚科學家精神。
【關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