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壺存冰心,朱筆寫師魂;喜迎金秋季,情暖教師節。2024年9月10日,西南石油大學地球科學與技術學院團委學生會為學院的老師們獻上了一份精心準備的神秘禮物。
在明辨樓的教研室,同學們將歷時一個小時準備的裝有手繪星球與鮮花的禮物袋藏在身后,當老師們走進教室的那一刻,他們深深鞠躬,深情獻禮。“老師好,祝老師教師節快樂!”當老師接過鮮花和學生們深情擁抱的那一刻,現場的溫情氛圍達到頂峰。

【圖1】學生為老師們準備的教師節禮物
“其實不管有沒有鮮花,我們都高興,我們在乎的是學生們的心意,他們的一個擁抱、一個問候都會讓我們深深感動。”地科院老師周雅倩說。
在第40個教師節到來之際,地科院團委學生會提前準備系列慶祝活動,圍繞“紙短情長訴衷情,獻花獻禮謝師恩”這一主題,組織全院的學生進行投稿,最終選出手工繪畫星球小夜燈贈恩師,以營造全社會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

【圖2】學生代表進行星球繪畫創作
9月10日,對于地科院的師生來說,不僅僅是慶祝教師節的日子,更是師生情誼得到升華的特殊時刻。在這一天,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被拉近,彼此之間的交流更加坦誠和深入。我們相信,地科院的師生們將以滿懷感激和期待的心情,共同迎接未來的挑戰和機遇。

【圖3】地科學子為老師們送上教師節禮物
飲水思源,學成念師。地科院的全體同學們在這個難忘的教師節,以實際行動表達了對老師們的感恩之情,共同書寫了一段難忘的師生情誼。
恰逢教師節,地科學子有些真心話想對你們說!
地科院-碩2023級-地質工程-鄧泰宇: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其德高望重,令人敬仰;
師者,亦師亦友,親如手足,誨我諄諄,情同知己。
地科院-碩2023級-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吳金鳳:

實習時老師總是幫我們記錄生活,卻忘了自己也是那個值得被記錄的人。
地科院-碩2023級-地質學-羅藝鑫:
師情話意,感恩同行
在這個充滿敬意與感恩的教師節前夕,我滿懷深情地提筆,心中涌動著對楊老師無盡的感激與敬仰。能夠拜在您的門下學習,是我求學路上最幸運的篇章。您不僅是我知識海洋中的燈塔,照亮我前行的道路,更是心靈深處的溫暖港灣,給予我無盡的鼓勵與支持。
在學習上,您的耐心如同春雨般細膩,不厭其煩地解答我每一個疑惑,無論是深奧的理論還是細微的解題技巧,您總能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讓我豁然開朗。您的嚴謹治學態度,讓我學會了如何獨立思考,勇于探索未知,這份寶貴的財富將伴隨我終身。
而在生活中,您更是以一位長者的慈愛,關心著我們的點點滴滴。在我遇到困難和挑戰時,是您用溫暖的雙手給予我力量,用貼心的話語驅散我心中的陰霾。您的關懷與幫助,讓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也讓我學會了如何更好地關愛他人,珍惜身邊的一切。
在此,我想對您說一聲:楊老師,謝謝您!謝謝您的辛勤付出,謝謝您的無私奉獻,更謝謝您在我成長道路上的陪伴與指引。未來的日子里,我將銘記您的教誨,不懈努力,爭取以優異的成績和更加成熟的心智回報您的恩情。再次祝您教師節快樂,身體健康,工作順利,桃李滿天下!春暉遍四方!
地科院-本2022級-資源勘查工程-徐浩:
老師您好,在這特別的日子里,我們想借此機會向您表達最真摯的感謝。自從踏入大學校園以來,您不僅是我們學術道路上的引路人,更是我們人生旅途中的燈塔,為我們照亮前行的方向。
您的教誨如同春雨般滋潤著我們的心田,您的鼓勵給了我們不斷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氣。每一份耐心解答、每一次悉心指導,都凝聚成我們知識寶庫中珍貴的財富。
在這個屬于您的節日里,請接受我們最誠摯的敬意和祝福。愿您身體健康,工作順利,家庭幸福,每天都充滿陽光!
謹代表所有受惠于您教誨的學生。
地科院-本2022級-地理信息科學-康熊佳:
都說師恩如春風化雨細細如綿,潤物細無聲,如夏日清風習習,卷絲絲涼意。可我卻認為,師思是秋雷轟響,震動乾坤;是冬雪飛揚鋪天蓋地。
世間情千萬,唯有師恩情誼不可磨滅,時時銘記。古有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而今便是窮盡世間萬千真理,殷殷不變的是師恩。
地科院-本2023級-地理信息科學-楊霞:
敬愛的老師,值此教師節之際,我想向您表達我最深的敬意和感激。在求學的路上,您不僅是知識的傳遞者,更是我們心靈的導師,用智慧和熱情點燃了我們心中的理想之火。
每當我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是您的鼓勵和支持讓我重新找到了前進的動力;每當我在生活中感到迷茫,是您的言傳身教教會了我如何面對挑戰。您不僅教會了我們如何去學習,更重要的是教會了我們如何去做人。
請允許我在這個特別的日子里,向您送上最美好的祝愿:愿您身體健康,萬事如意!希望您能一如既往地保持那份對教育事業的熱情,繼續照亮更多學子的人生道路。
地科院-碩2023級-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何宣:
憶野外地質實習感尊師傳道授業之恩
碩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2023級 何宣
值教師節,遂思贊地學之諸多恩師,乃憶赴重慶野外地質實習,究學問于實地,強勘探之本領,援疑質理,格物致知,彰地學工作者之精神,揚科研先鋒隊之風貌。
夫嘉陵者,東南經北碚于重慶合江也。山高谷深,延綿不絕,其上虹橋飛架,隧洞交錯者,觀音峽也。嘉陵江穿于峽中,兩岸崖險而石露,其地層一覽無余矣。
尊師代宗仰遙指北岸白灘處曰:“此乃長興組,為背斜核部。內舊而外新者,背斜也。延及核部兩側,為飛仙關組,其今考察者也。”
于是自核向翼,測層厚,觀巖性,識構造。蓋嘉陵泛時,裹挾泥沙,附于巖上,日蒸泥干,遂成皮殼。欲觀其巖性,須破其表而曝其里,乃真也。
尊師連承波曰:“學者不可以不求真務實也。錄其所察,論其所學,然后可致知也。蓋地理之學,觀其微而溯其源,謬一毫而誤萬年。然森羅萬象,其道無常,不可定論,今日之成就悉出于前人之過也。諸位格物,宜憑據推演,雖別于書本,亦為可貴。”
師者皆曰:治學者,真實也;為人者,率真也。實習諸師教學二十余日,故事猶多,況朝夕解惑之導師耶?然師者傳道之佳話,焉能盡言?于是佳節告賀,為頌師恩,敬賦詩云:
送福金風四十秋,尊師文脈五千流。
微觀引路尋燃氣,深地擎旗覓石油。
苦詣丹心勘探用,躬傳學理復興謀。
平生不忘身言教,報國思恩日夜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