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恐龍為什么變成石頭了呢?”“姐姐,石油在地下是怎么產(chǎn)生的呢?”“我們住在地球上,地球住在哪里呢?”這是每到一處鄉(xiāng)鎮(zhèn)、一所學校科普時孩子們常會向科普團隊志愿者們問到的問題。
7月-8月,在校、院兩級團委的指導下,地科院擲地有聲科普團隊前往成都市、隆昌市、雅安市等地的社區(qū)學校,為青少年開展科學知識普及、公益研學、科學家精神分享、科學實踐等系列地球科學科普活動。團隊聚焦“講、賽、踐”對學生的引領作用,通過社會實踐、志愿服務兩大載體,將學生活動與學科專業(yè)充分結合,打造“實踐中的育人課堂”。

科普團隊實踐活動合影
“講”科學知識,點亮青少年科技報國夢。團隊成員結合學科專業(yè)特色,依托巖石展廳、社區(qū)課堂、學校等場所,面向青少年開展科普宣講活動,讓大學生在科普活動中培養(yǎng)“愛講、樂講、善講”的能力,讓中小學生掌握科學知識,激發(fā)科學熱情。
“這種參與度高、互動性強、教學與實踐相結合的教育方式是孩子們最喜歡的,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的科普活動讓孩子們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收獲快樂。”一位帶孩子來參加科普活動的家長談到。

社區(qū)青少年科普課堂上的互動式問答
“賽”青年風采,傳遞實踐中的石大聲音。積極推動實踐成果轉化,組織學生參與各類大賽,讓學生在競賽中鍛煉能力、開闊視野、提升素質。榮獲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四川省金獎、中國國際大學生創(chuàng)新大賽四川省銀獎等。
地科院擲地有聲科普團負責人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2022級碩士王哲說到:“競賽與實踐活動讓我們從受眾者變?yōu)橹鲗д撸瑢I(yè)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在實踐中學習,在競賽中成長,不斷提升了語言表達、組織策劃、協(xié)調溝通等能力,使用我從一個不敢講、不會講的大學生變成敢講、善講的新時代青年。”

團隊成員參加四川省國際大學生創(chuàng)新大賽
“踐”責任擔當,培育新時代青年實干家。聯(lián)動共青團隆昌市委、西南油氣田公司勘研院等,共建“社會實踐基地”“青年實干·地質報國”工作站,為學生提供實踐平臺,通過實習實訓、專業(yè)實踐等讓學生強化知識儲備,鍛煉宣講能力,樹立實踐意識。

團隊與西南油氣田公司開展科普研學活動
地科院團委書記、團隊指導教師文雪表示:將牢牢把握讓“講、賽、踐”成為學生實習實踐的主線內容,營造“人人敢講、人人會講、人人善講”的濃厚氛圍,助力學生成長成才。(圖/文 王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