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人工智能正在全球范圍內蓬勃興起,成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核心技術,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動能,正在深刻改變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構建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一批新的增長引擎”。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也多處提及“人工智能”。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在科研和教學工作中的應用和創新,油氣地質教研室于2024年11月28日舉行了教研室的第5期學術沙龍,邀請教研室青年教師張魯川博士作題為《機器學習在油氣地質領域的應用-以LightGBM為例》的學術講座。本次學術沙龍由教研室主任楊輝廷主持,油氣地質教研室全體教師參加了此次學術活動。
張魯川老師進行學術交流
張魯川老師首先介紹了機器學習的概念、人工智能與機器學習及深度學習的關系、機器學習的分類,然后詳細地介紹了機器學習算法之一的LightGBM算法的數學原理及優缺點,最后以渝西地區五峰-龍馬溪組頁巖為實例,分析了基于LightGBM算法的機器學習在頁巖儲層參數評價中的應用過程和效果。
整個講座持續了近50分鐘,張魯川老師準備充分,圖文并茂,理論與實例相結合,引發了在座老師的極大興趣,徐志明、胡廣、付永紅等老師紛紛就參數選擇、 預測精度、算法的應用等問題與張魯川老師進行了探討,體現出教研室老師們對人工智能技術高漲的熱情。本次講座加深了教研室老師對人工智能技術的理解,為教研室在人工智能技術領域的學術交流提供了非常好的契機,同時促進了不同領域研究團隊的理論和技術的溝通交流,為營造創新學術氛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張魯川簡介:
張魯川,男,助理研究員/博士后,2019年獲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博士學位,2023年從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博士后流動站出站到西南石油大學任教。主要從事非常規油氣儲層“甜點”評價預測、頁巖油氣富集成藏規律、沉積古環境及古氣候研究。共發表SCI論文8篇,其中,中科院1區論文2篇,2區論文4篇,3區和四區論文各1篇,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全國博士后創新人才支持計劃項目、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面上資助項目、湖北省博士后創新研究崗位項目等多項縱向科研項目。曾榮獲山東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山東省研究生優秀成果獎等多項省部級榮譽,同時還擔任MPG、JPSE、Lithosphere、Interpretation等多個期刊審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