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學校及學院教學計劃安排,我校資源勘查工程14級將于2月底赴重慶天府地區開展野外構造地質綜合實習,此次構造地質綜合實習是資源勘查工程專業工程認證成功后的第一次野外實習。
為確保實習教學與工程認證的要求保持一致,使實習有序、高效進行,培養青年教師,讓他們盡快成長起來,大家放棄寒假休息時間,于2月21日-2月25號期間,地科院基礎地質教研室組織相關專家、部分去年入職的青年教師及參加實習指導的帶隊教師赴天府地區開展“工程認證背景下構造地質野外實習教學方法研究”的教研活動。活動由地科院胡明教授帶隊,共15名教師參與了此次教研活動。

白廟子剖面地質構造探討

大品灣斷層發育證據探討

中心構造剖面路線踏勘

青年教師在野外認真觀察地質現象
在為期5天野外教研活動中,參與集體備課的老師,就白廟子剖面小型構造特征、大品灣剖面相關斷層和次生小褶皺分布、芹菜田平移斷層存在的證據、石筍溝剖面各地層界限劃分位置、華鎣山李子埡剖面古生代地層發育特征等實習中的典型教學內容進行了系統的討論,將構造地質綜合實習主要內容進行了系統的規范和統一。通過此次教研活動,老師們對實習區的實習教學內容基本達成共識,并結合工程認證的要求,明確了每個實習點的授課內容、授課目的和授課要求,確保每個野外實習點講授的核心內容基本一致。三位新教師通過參加本次野外教研活動,感到受益匪淺,為他們今后獨立帶學生實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基礎地質教研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