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題目:新型光電材料、器件及同步輻射表征
報 告 人:楊迎國 研究員
報告時間:2024年6月18日 9:00-10:30
報告地點:逸夫樓二樓光伏院學術報告廳
報告人簡介:楊迎國,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上海同步輻射光源)雙聘研究員。入選國際先進材料協會會士(fellow of IAAM)、中科院青促會,榮獲國際先進材料協會科學家獎章(IAAM Scientist Medal)擔任eScience等期刊編委等。主要從事新型光電材料與器件的制備及其同步輻射研究,率先發展了鈣鈦礦光電材料晶體結構與器件光電性能關系的同步輻射研究方法,研制出多套國際先進同步輻射衍射和散射原位成膜/工況觀測平臺,解決了鈣鈦礦等光電子薄膜原位制備和實際工作中的微結構形貌與器件性能構效關系的動態實時觀測難題。相關成果發表在Nature、Science、 Advanced Materials、EES等期刊200余篇,h因子54,引用>1.3萬次。入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2022-2023)。
報告內容摘要:第一部分:首先介紹我們同步輻射GIWAXS原位觀測鈣鈦礦薄膜的制備、退火處理、濕度及外載力拉伸條件下薄膜的退化過程,探索鈣鈦礦薄膜的形成機理和降解機制;其次介紹我們在鈣鈦礦表界面、埋底界面的GIWAXS觀測技術及器件應用,最后介紹我們在新型寬禁帶半導體方面的一些研究進展。
第二部分:首先介紹同步輻射原理、技術及一些典型應用;其次介紹我們依托復旦大學微電子學院、上海同步輻射光源等大科學平臺開展,率先建立的鈣鈦礦半導體薄膜和器件制備及先進表征系統,形成了具有同步光源特色的半導體薄膜表界面微結構、形貌分析方法和在線同步輻射原位研究平臺,在半導體薄膜結晶調控、結晶動力學過程、表界面工程及工況等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特色成果及高水平合作研究。第三部分:總結與展望。
主辦單位:
新能源與材料學院/光伏新能源現代產業學院
油氣藏地質及開發工程全國重點實驗室
四川省玄武巖纖維復合材料開發及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四川省頁巖氣高效開采先進材料制備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能量轉換與儲存先進材料四川省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氫能制取與高效利用重點實驗室
成都市科技青年聯合會材料能源專委會
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