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工院(國重室)、地科院、化工院、機電院、材料院:
《“石油化工聯合基金”(A類)2015年度項目指南》已經發布,其資助領域和研究方向完全切合我校優勢、特色學科。經研究決定,下達石工院(國重室)申報“重點支持項目”和“培育項目”指標各10項、地科院各4項、化工院各2項、機電院各1項、材料院各1項(該指標計入學校2015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報指標)。請各相關學院認真組織研讀該指南及有關管理辦法,在規定的3個領域及其研究方向內凝練選題,并協商、落實到人,截止于3月5日前將申請人及其項目名稱統一交科研處基礎科,以便在全校范圍內按照指南要求進行最后協調。
張烈輝 楊兆中
2015.02.26
“石油化工聯合基金”(A類)
2015年度項目指南
一、設立宗旨
石油化工聯合基金(A類)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和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CNPC)共同出資設立,目的是緊密結合我國石油、石化領域戰略發展面臨的若干重大技術難題和關鍵科學理論問題,開展基礎性、前瞻性和創新性的研究,促進知識與技術、院所與企業的協同創新,培養石油石化科技人才,進一步提升我國石油石化工業的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二、實施原則
石油化工聯合基金(A類)作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組成部分之一,其申請、評審和管理按照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相關類型項目管理辦法執行。由NSFC和CNPC共同管理,成立石油化工聯合基金(A類)管理委員會,負責整體規劃和重大問題的決策,管理委員會下設由雙方管理人員組成的聯合基金項目管理辦公室,負責聯合基金資助項目實施過程的協調和日常管理。
本聯合基金面向全國,公平競爭,提倡學科交叉和產學研用結合,擇優支持具有良好研究條件和研究實力的高等院校及科研機構,在項目指南公布的研究領域內開展研究。
三、2015年度擬資助領域和研究方向
根據國內外油氣資源勘探開發的趨勢及研究前沿,2015年度重點支持以下三個領域的研究:
(一)非常規油氣資源勘探開發領域。
包括致密氣、致密油、頁巖氣、頁巖油、煤層氣和天然氣水合物等。根據當前國內外非常規油氣資源勘探開發的攻關研究現狀以及我國國家級項目的立項情況,擬在以下4個方向擇優予以資助,以支持非常規油氣資源勘探開發重大基礎問題的研究。
方向1:非常規油氣儲層形成機理與含油氣性評價。
科學目標:針對我國非常規油氣儲層孔喉結構復雜、非均質性強、物性差的特點,開展非常規油氣儲層致密化機理、孔喉結構分布、分布控制因素、含油氣性等方面的探索研究,準確表征非常規油氣儲層儲集空間和儲集性。
主要內容:
1.非常規油氣儲層孔喉結構多參數融合表征;
2.致密儲層成巖機制與有利儲層分布;
3.富有機質頁巖孔隙體系特征及其形成和保存機理;
4.非常規油氣儲層含油氣性檢測與評價。
方向2:非常規油氣形成分布與“甜點”區優選。
科學目標:針對我國非常規油氣資源的特點,開展非常規油氣資源形成條件、富集規律與“甜點”區主控因素等方面的探索研究,為確定非常規油氣有利區與“甜點”區提供理論依據。
主要內容:
1. 非常規油氣聚集機理和富集機制與資源評價;
2. 非常規油氣巖石物理響應機理與解釋方法;
3. 非常規油氣地球物理儲層預測與流體檢測;
4.非常規油氣地質和工程“甜點”區評價與優選。
方向3:非常規油氣流動機理與開發效益評價。
科學目標:針對我國非常規油氣資源的特點,開展不同級次孔喉流體流動規律研究、納米級驅油劑研究與物理模擬、多尺度介質非線性滲流機理、開發動態模擬與預測等研究,為開發優化設計、投資效益優化、動態儲量和產能預測等提供理論依據。
主要內容:
1.不同尺度下數字巖心儲層物性參數測試與表征;
2.致密油氣微納米尺度輸運機理及納米驅油劑;
3.多場多尺度非線性介質耦合流動機理;
4.非常規油氣開發模擬及優化與產能預測。
方向4:非常規油氣資源高效鉆完井與增產改造基礎研究。
科學目標:圍繞識別優勢滲流孔縫帶空間地質體、以優勢滲流孔縫帶空間地質體為約束和有助于體積壓裂改造為目的的特殊軌跡井建井、完井及其過程中的儲層保護與隨鉆儲層評價等關鍵環節中的基礎科學問題開展研究,建立水平井復雜裂縫產生、擴展與優化理論,探索儲層對壓裂過程的物理化學響應,為致密油氣藏高效體積壓裂提供理論支撐。
主要內容:
1.非常規油氣儲層保護與提高產能和最終采收率的原理與方法;
2.非常規油氣經濟有效獲得最大產能的鉆完井原理與方法;
3.非常規油氣巖石力學特性與井筒軌跡和儲層改造優化設計;
4.非常規油氣體積壓裂誘導應力控制機制和縫網擴展描述。
(二)深層油氣資源勘探開發領域。
我國深層油氣資源勘探開發面臨高溫、高壓、高應力以及復雜地質環境下勘探、開發理論不足與工程技術欠缺的挑戰,根據當前國內外深層油氣資源勘探開發與技術現狀,擬在深層油氣資源勘探開發領域的以下3個方向擇優予以資助,以支持深層油氣資源勘探開發重大基礎問題的研究。
方向1:深層油氣資源勘探基礎理論與關鍵技術。
科學目標:針對我國包括海相碳酸鹽巖在內的深層油氣資源的特點,開展油氣儲層及油氣藏的形成機理、分布規律、表征與預測方法等研究,為深層油氣資源的評價、勘探及開發提供理論依據。
主要內容:
1. 深埋優質儲層形成、保持及演化;
2. 深層油氣藏蓋層和斷層封閉性動態演化過程定量評價;
3. 深層油氣巖石物理響應機理與分析方法;
4. 深層油氣地震成像與儲層流體預測理論與方法。
方向2:深層油氣資源開發基礎理論。
科學目標:根據深層油氣資源開發面臨的深井、高溫、高壓、高應力特征,研究深層油氣資源開發面臨的巖石力學、井筒復雜多相流動及地層滲流規律等基礎問題,為深層油氣資源開發奠定理論基礎。
主要內容:
1.高溫、高壓、高應力下巖石力學特征及在復雜開發環境下的響應機制;
2.深井井筒流體高溫流變特性、相態變化及井筒-地層復雜多相耦合流動規律;
3.深層高溫、高壓、高應力下油氣層跨尺度流固耦合非線性滲流機理及表征。
方向3:深層油氣資源開發安全高效工程技術基礎理論。
科學目標:針對深層油氣資源開發中面臨的鉆井、完井、測試、增產等工程技術難點問題,開展深井管柱力學、工作液、井筒完整性、井筒壓力控制、儲層改造等方面的基礎理論研究,為深層油氣資源的安全高效開發做好工程技術儲備。
主要內容:
1.超深井管柱動力學表征、井筒完整性控制及高效破巖新方法;
2.高溫、高壓、高礦化度對工作液性能的影響及新型工作液作用原理;
3.高溫、高壓、深層致密儲層高效改造基礎理論;
4.高溫、高壓、復雜多相流井筒壓力演變規律與控制方法。
(三)超低滲透油氣藏提高采收率領域。
超低滲透油氣藏由于滲透率很低,非均質性很強而開采難度大,采收率極低,且不同的超低滲透油氣藏差異很大?;|-縫網系統跨尺度均衡驅油、復雜井型滲流規律與表征、注入介質與微觀尺度孔隙結構及巖性和儲層流體的相互作用,是超低滲透油氣藏提高采收率面臨的重大基礎問題。根據目前國內超低滲透油氣藏開發與技術現狀,擬在以下3個方向擇優給予重點資助,以支持超低滲透油氣藏提高采收率領域中重大基礎問題的研究。
方向1:超低滲透油氣藏流體的賦存狀態與分布。
科學目標:針對超低滲透油氣藏復雜儲層特征和復雜滲流現象及采收率極低的特點,研究超低滲透儲層孔隙結構、儲層非均質性對儲層油氣水的賦存狀態和分布特征的影響,探索儲層流體與巖石介質之間的相互作用及對儲層流體賦存狀態的影響,為描述及表征超低滲透油氣藏流體的分布規律提供理論依據。
主要內容:
1.高溫高壓油氣水賦存狀態測試新方法;
2.孔隙結構、巖石和流體相互作用與油氣水的賦存狀態;
3.多孔介質非均質性與油氣水賦存狀態及分布特征;
4.超低滲透油氣藏流體的分布規律與表征。
方向2:超低滲透油氣藏流體的滲流規律及表征方法。
科學目標:以現有滲流理論為基礎,從超低滲透油氣藏多孔介質特征、微尺度流動效應、傳質擴散和邊界層理論出發,探索微觀尺度下注入氣或化學劑在超低滲透油藏中的滲流特性以及礦物成分對微觀滲流的作用機制;揭示超低滲透油氣藏不同井型條件的多相流體滲流規律及流線分布;建立基質-縫網系統中多場耦合多尺度非線性滲流理論,為發展超低滲透油藏開發、油藏工程理論和建立超低滲透油氣藏有效提高采收率方法奠定滲流理論基礎。
主要內容:
1.微觀尺度多相流體的滲流規律;
2.不同井型流體的滲流規律與流線分布;
3.基質-縫網系統中流體跨尺度耦合流動特征;
4.微觀尺度氣驅的吸附、解吸、擴散、運移與傳質機理;
5.注入流體介質與地層流體和巖石的相互作用對流體運移的影響。
方向3:超低滲透油藏對驅油劑提高采收率方式的適應性、可行性與作用機理。
科學目標:探索不同的超低滲透油氣藏對于某種驅油劑(空氣驅、氮氣驅、CO2驅,化學驅…)提高采收率方式的適用性、可行性及其作用機理,為超低滲透油藏選取適當的提高采收率的方式和技術提供必要的理論基礎和實驗依據。
主要內容:
1.空氣驅提高超低滲透油藏采收率的可行性、作用機理與規律;
2.CO2驅提高超低滲透油藏采收率的可行性、作用機理與規律;
3.化學驅(表活劑驅、聚合物驅、復合驅…)提高超低滲透油藏采收率的可行性、作用機理與規律。
方向4:納米驅油、原油原位改質及生化采油技術。
科學目標:應用納米技術、生物技術的超前理念,研究納米智能驅油、原油原位改質、生化降黏等機理,研發初具功能的原型技術,探索提高油氣采收率的新思路。
主要內容:
1.納米智能驅油機理及納米智能驅油劑研究與評價;
2.油藏原油原位改質降黏開采技術;
3.生化降黏及生物技術在原油開采中的應用。
四、2015年度資助計劃
2015年度石油化工聯合基金(A類)計劃安排資助經費3000萬元。
在以上三個領域內,擇優資助“重點支持項目”8項左右,資助強度為300-600萬元/項,資助期限為4年,申請書中的研究期限應填寫“2016年1月-2019年12月”;上述重點研究方向之外,具有重要科學價值的探索性研究,擬資助“培育項目”8-10項,資助強度為40-100萬元/項,資助期限為3年,申請書中的研究期限應填寫“2016年1月-2018年12月”。
五、申報要求及注意事項
(一)申請人條件。
1.培育項目申請人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1)具有承擔基礎研究課題或其他從事基礎研究的經歷;
(2)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職稱)或者具有博士學位,或者有兩名與其研究領域相同、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職稱)的科學技術人員推薦。
正在攻讀研究生學位的人員不得作為申請人申請聯合基金“培育項目”,但在職人員經過導師同意可以通過其受聘單位申請。
2.重點支持項目申請人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1)具有承擔基礎研究課題的經歷;
(2)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職稱)。
正在博士后流動站或者工作站內從事研究以及正在攻讀研究生學位的科學技術人員不得申請。
(二)限項規定。
1. 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職稱)的人員,申請或者參與申請本聯合基金項目與處于評審階段(申請和參與申請的項目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做出資助與否決定之前)和正在承擔(包括負責人和主要參與者)的以下類型項目合計限為3項:面上項目、重點項目、重大項目、重大研究計劃項目(不包括集成項目和指導專家組調研項目)、聯合基金項目(指同一名稱聯合基金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地區科學基金項目、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申請時不限項)、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特殊說明的除外)、科學儀器基礎研究專款項目、國家重大科研儀器設備研制專項項目、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制項目、優秀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項目,以及資助期限超過1年的委主任基金項目和科學部主任基金項目等。已經達到3項的,不得申請或者參與申請本聯合基金項目。
2. 申請人(不含參與者)同年只能申請1項石油化工聯合基金項目。石油化工聯合基金(A類)和石油化工聯合基金(B類)為同一名稱聯合基金項目。
(三)申請注意事項。
1. 本聯合基金申請書采用在線方式撰寫,對申請人具體要求如下:
(1)申請人在填報申請書前,應當認真閱讀本項目指南和《2015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指南》中申請須知的相關內容,不符合項目指南和相關要求的申請項目不予受理。
(2)申請人登錄科學基金網絡信息系統(以下簡稱ISIS系統,沒有系統賬號的申請人請向依托單位基金管理聯系人申請開戶),按照撰寫提綱要求撰寫申請書。
(3)申請書中的資助類別選擇“聯合基金項目”,亞類說明選擇“重點支持項目”或“培育項目”,附注說明選擇 “石油化工聯合基金(A類)”,“申請代碼1”選擇D02、D03或D04,“申請代碼2”根據項目研究領域自主選擇相應的申請代碼。以上選擇不準確或者未選擇的項目申請將不予受理。
(4)申請書的報告正文應當按照聯合基金“重點支持項目”或“培育項目”的正文提綱撰寫,如果申請人已經承擔與本聯合基金相關的國家其他科技計劃項目,應當在報告正文的“研究基礎”部分論述申請項目與其他相關項目的區別與聯系。
(5) 申請人完成申請書撰寫后,在線提交電子申請書,下載并打印最終PDF版本申請書,向依托單位提交簽字后的紙質申請書原件。
(6)申請人應保證紙質申請書與電子版內容一致。
(7)本聯合基金資助項目在執行期間形成的有關論文、專著、研究報告、軟件、專利及鑒定、獲獎、成果報道等,應注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石油化工聯合基金資助項目(項目批準號)”。如涉及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有關生產和技術秘密,應當由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對相關內容進行審查。
(8)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將為本聯合基金項目的實施提供便利條件。鼓勵申請人與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所屬研究單位及企業聯合申報重點支持項目。
2.依托單位應對本單位申請人所提交申請材料的真實性和完整性進行審核,并在規定時間內將申請材料報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具體要求如下:
(1)報送經單位簽字蓋章后的紙質申請書原件(一式一份)以及要求報送的紙質附件材料。
(2)提交電子申請書時,應通過ISIS系統逐項確認。
(3)報送紙質申請材料時,還應包括本單位公函和申請項目清單,材料不完整不予接收。
(4)可將紙質申請書直接送達或者郵寄至項目材料接收工作組。采用郵寄方式的,請在項目申請截止日期前(以發信郵戳日期為準)以快遞方式郵寄,并在信封左下角注明“聯合基金項目申請材料”。請勿使用郵政包裹,以免延誤申請。
3.本聯合基金申請書報送日期為2015年4月20-24日16時。申請書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項目材料接收工作組負責接收,地球科學部負責受理,并與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共同完成后續工作。
(1)材料接收組聯系方式。
通訊地址:北京市海淀區雙清路83號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項目材料接收工作組(行政樓101房間)
郵 編:100085
聯系電話:010-62328591
(2)聯合基金雙方聯系方式。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
地球科學部 科技管理部
地 址:北京市海淀區雙 地 址:北京市東城區
清路83號 東直門北大街9號
郵 編:100085 郵 編:100007
聯系人:劉 羽 聯系人:謝正凱
電 話:010-62327539 電 話:010-59982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