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文抄襲剽竊他人申請書并造假、盜用他人名義申請并剽竊申請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基金委)30日通報7起科研不端行為典型案例。基金委主任楊衛表示,今后科研項目經費中的間接經費將與依托單位的科研誠信掛鉤。
本次通報的7起典型案例中有4起涉及抄襲剽竊他人申請書、網上購買申請書及數據造假,3起涉及偽造年齡、身份證號碼及學位。
對以上案例,基金委已撤銷資助的項目,追回已撥經費,對當事人進行通報批評,并取消4—7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請資格。對有疏于管理責任的依托單位,給予內部通報批評。
楊衛介紹,近五年來,基金委共處理科研不端行為案件227件,對195人及11個依托單位做出了相應處理,共撤銷已獲資助科學基金項目74項,有效避免了重復資助,對科研不端行為起到了震懾作用。
楊衛表示,基金委于去年下半年啟動“科學基金科研不端行為信息管理系統研究”,并依托該項目啟動了“科研不端行為案例庫”及“科研不端行為網絡舉報平臺”的研發工作,提高查處效率和懲治效力。對《科研不端行為處理辦法》的修訂已多次征求意見建議,修訂工作接近尾聲,該辦法對重復申請等新情況做了界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評審專家行為規范》也即將發布。
據了解,今年基金委啟動的科學基金“十三五”戰略研究,首次將科學基金監督審計與科研誠信工作提升到了戰略層面。同時,進一步完善了科學基金科研報告制度,推動項目結題報告、研究成果報告和資助項目申請等信息向社會公開,接受公眾監督。此外,今后科學基金項目的科研經費將分為直接費用與間接費用,其中間接費用(主要包括依托單位為項目研究提供的現有儀器設備及房屋,水、電、氣、暖消耗,有關管理費用的補助支出,以及績效支出等)將與依托單位的經費管理、科研誠信等掛鉤。據介紹,申請人只需填報直接費用部分,間接費用及項目申請經費會在申請書中自動生成。
附: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捍衛科學道德反對科研不端”通報會上的講話
楊衛
(2014年12月30日)
各位記者朋友、同志們:
感謝大家出席今天的通報會。
去年8月,我們邀請部分科研誠信建設聯席會議成員單位代表、在京依托單位代表及有關媒體記者朋友們在京召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捍衛科學道德反對科研不端”通報會,通報我委處理的部分科研不端行為典型案例,彰顯基金委遏制科研不端行為的決心。通報會召開后,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獲得科技界的普遍好評。新華網、《光明日報》、《中國科學報》等媒體紛紛在醒目位置進行報道,央視“朝聞天下”欄目進行播報并就我委的科研誠信建設問題對何鳴鴻副主任進行了專題采訪。網上評論說“這是好的開端,希望科技工作者踏實做事不浮躁”等,凝聚起了抵制科研不端行為的正能量,為凈化學術環境營造了風清氣正的社會氛圍。
今天,我們再次召開會議,通報2013-2014年度依托項目相似度檢查系統開展“主動出擊”和受理日常投訴舉報查處的部分科研不端行為典型案例。通報會的目的一方面是加強與兄弟部委的交流互動,推動形成遏制科研不端行為聯動機制;另一方面通過在座的記者朋友們發揮媒體優勢,呼吁社會各界重視科研誠信建設,共同構建健康的學術生態。
監督工作是科學基金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基金委歷來重視科研誠信建設,多年來逐步形成了教育、制度、監督和懲治并重的科研誠信建設體系。為保障科學基金事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監督委員會發揮了重要作用。梁棟材先生、張存浩先生、朱道本先生和陳宜瑜先生先后擔任監督委員會主任,諸位先生和監督委員會委員們為科學基金監督工作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在此向他們表示衷心感謝!
對科研不端行為“零容忍”是基金委一以貫之的態度。對收到的每一件投訴舉報,基金委監督委員會都會認真分析,對線索具體的投訴舉報啟動調查程序。2009年,我們啟動研發科學基金“項目相似度檢查系統”,2012年依托該系統對重復申請等科研不端行為案件開展“主動出擊”查處工作。由此,基金委對科研不端行為的監督模式逐步由“被動式的”接受來自科技界的投訴舉報轉變為“主動出擊”和“被動調查”的協同配合模式。依托“項目相似度檢查系統”,基金委查處了一批典型案例,共對71人做出了內部通報批評、通報批評、取消一定期限申請資格的處理。處理的案例除項目間內容高度相似外,還存在信息虛假、申請書買賣、抄襲剽竊、偽造、篡改等問題。這為避免重復資助、維護科學基金項目評審的公平公正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幾年的努力,重復申請現象出現好轉。
為遏制科研不端行為,提高科學基金經費的使用效率,多年來基金委從科研誠信建設層面進行了不懈努力:
一是進一步完善科研誠信規章制度。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條例》為上位法,遵循“立、改、廢”的原則,全面開展科學基金管理規章制度建設,形成法規體系與時俱進的制訂與完善機制。目前對《科研不端行為處理辦法》的修訂已多次征求意見建議,修訂工作接近尾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評審專家行為規范》業已經過委務會審議,即將發布實施。
二是加強科研誠信宣傳教育。組織翻譯教材,倡導負責任的科學研究;利用召開片區會契機宣傳科學基金監督工作;啟動科研誠信專題巡講活動;通報典型案例,發揮警示教育作用;針對申請書撰寫過程中常見的一些基本信息錯誤問題和科研不端行為,強制申請人、參與者在線提交申請材料時進行閱讀。
三是發布了《關于2014年度高相似度基金申請項目處理的意見》,明確了應該遵循的具體要求。對于通訊評審意見比較好的高相似度申請項目,把相似度比對材料和科學部意見提供給會議評審專家。科學部管理人員及評審專家認為存在抄襲剽竊嫌疑的,報送監督委員會。
四是加快科學基金監督工作的信息化建設。2013年下半年,基金委啟動了“科學基金科研不端行為信息管理系統研究”軟課題。依托該項目,正在抓緊推進“科研不端行為案例庫”及“科研不端行為網絡舉報平臺”等的研發。
五是加大科研不端行為案件的查處力度。近5年來,基金委共處理各類科研不端行為案件227件,對195人做出了內部通報批評或通報批評、取消一定年限申請資格的處理決定,對11個依托單位做出了書面警告或內部通報批評的處理決定,共撤銷已獲資助科學基金項目74項。接下來的會議議程中,監審局副局長、監督委員會辦公室主任陳越同志將向大家通報科研不端行為典型案例。
六是不斷完善科學基金項目科研報告制度,積極推動信息共享服務。2013年上線的新版科學基金共享服務網提供智能化檢索服務,可以查詢項目結題報告、研究成果報告等信息,接受社會監督。
2014年國務院發布的“11號文件”明確提出加強科研項目監管,加大對違規行為的懲處力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確立了依法治國方略。今年基金委啟動的科學基金“十三五”戰略研究首次將科學基金監督審計與科研誠信工作提升到戰略層面,對“十二五””科學基金監督工作進行了認真梳理和總結,針對當前形勢下科研不端行為對科技發展帶來的潛在風險,充分發揮監督委員會委員對科學基金監督工作的戰略咨詢作用,廣泛調研,提出了監督工作重點和努力方向,為更好完成科學基金“十三五”戰略規劃提供了支撐。
同志們,學術界尤其是自然科學界是一個具有自清潔能力的場所,對仰望星空的人,應該將科學道德奉為至上寶典。科研誠信這條紅線任何從事科學研究的人都不能觸碰,誰碰了這條底線,最終結果只能是出局。良好學術生態的建立,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希望今天出席通報會的朋友們積極參與,發揮教育引導的正能量,推進科研誠信建設,為繁榮基礎研究,實現中國夢不懈努力!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