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簡稱《決定》),首次概括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的十三個方面顯著優勢,其中第一個就是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黨的科學理論,保持政治穩定,確保國家始終沿著社會主義方向前進。辦好國家制度現代化建設和國家治理現代化建設這件大事,關鍵在黨,關鍵在黨的領導,關鍵在通過黨的建設使黨能夠做到政治過硬本領高強,從而有足夠的能力做成做好這件大事。
 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守正出新
國家治理現代化是現代國家通用的概念,但我們要實現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治理現代化。這里有三層含義。
第一,是社會主義的,不是資本主義的。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不是另起爐灶,不是改弦易轍,這是原則問題,也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性質問題。
第二,是中國的,不是外國的。不是照抄照搬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治理現代化,不能拿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價值取向和標準來評判。我們在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建設完善過程中,需要大膽而積極地借鑒其他國家治理現代化的積極有益成果,我們一直是這么做的,今后也將繼續這么做下去。中國共產黨一直都是世界上最出色的學生,是最樂于學習、善于學習的學生。當我們今天越來越有資格做先生的時候,我們從來沒有想過今后也不會去給別人做教師爺,不會去教導別人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我們只提供國家及全球治理現代化的中國經驗和中國智慧,只提供人類制度文明的中國成果,因為,中國共產黨人知道,我們這種學習是胸懷大志,是為了完善和發展我們自己的制度,是為了洋為中用,是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文明的全新創造,而不是本末倒置,不是搞西方模式的中國版。
第三,是現代化的,不是古代化的。我們的治理現代化是現代化的,而不是傳統中國治理制度的修修補補。這里有兩層含義:一是國家治理現代化是中國馬克思主義現代政黨、先進政黨領導的現代國家治理現代化,是現代國家制度文明的集中體現,我們必須有信心和能力超越既有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文明程度,引領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未來走向。二是要積極借鑒吸收中國傳統國家治理的積極成果,絕不能在國家治理問題上搞歷史虛無主義,不能把中國古代國家治理好的理念、做法、經驗和制度,都當作封建主義的東西加以否定,但同時也要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把古代傳統國家治理的積極要素吸收到現代國家治理體系中,努力做到古為今用,要把這些積極要素與封建政治制度區別開來,這絕不是搞復古主義,更不是去美化中國傳統皇權政治制度。不要忘了,正是這個落后、腐朽的制度把中國拖進了近代積貧積弱的深淵。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就是為了推翻這個落后、腐朽的制度。今天要推進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治理現代化,是為了給中國人民建設一個自己當家作主的美好的社會主義制度的現代化。
 黨對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全面領導
既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治理現代化,就必須堅持和加強黨對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全面領導,因為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治理現代化建設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證,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那樣,在國家治理體系的大棋局中,黨中央是坐鎮中軍帳的“帥”。作為一黨執政并長期執政的使命型馬克思主義政黨,黨承載著國家治理現代化成敗的全面責任和擔當,只有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才能擔當起這樣的責任。因此,黨對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領導體現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各個領域,貫穿其全部過程,從重大議題的提出到頂層設計,再到具體制度安排和制度的實施落實以及制度執行的監督保障,即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播種、落地、生根、開花、結果,都始終貫穿黨的領導。
要做到全面領導并且領導好,就必須有領導能力和水平作保證,就必須通過黨的建設修得這樣的功夫和能力。因此,《決定》在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部分,非常巧妙地把黨的領導與黨的建設的這種關系融會貫通成一體。
首先是建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制度,這是黨領導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根本政治條件和道義支撐,也就是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的政治過硬,我們黨必須通過這個制度切實做到永遠與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后面提到的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做到“兩個維護”,以及黨的全面領導,主要是談黨對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領導。黨要實現對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領導,就必須有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自覺做到“兩個維護”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制度安排保證。再后面提到的三個制度則屬于黨的建設范疇。只有以健全和完善的制度保證在黨的建設中做到為人民執政、靠人民執政,做到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做到以自我革命精神全面從嚴治黨,才能使黨始終做到既政治過硬又本領高強,真正有效實現黨的全面領導。
中國共產黨的執政方式實質上是中國共產黨對國家政權的領導方式。因此,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就要同時加強和完善黨的領導和黨的執政,使黨的全面領導的過程,成為黨更自覺地做到科學執政、民主執政和依法執政的過程。
具體來說,一方面,要通過改革完善黨的領導制度,實現“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原則,保證黨對政權的高效領導,這是黨執政的政治基礎和組織基礎;另一方面,通過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在制度上實現依法治國的原則,以保證黨對政權的有效運作,這是黨能夠領導和善于領導的基本保證。
因此,從黨的執政方式考量,黨的全面領導,應該是黨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善于運用一切制度安排和領導資源去實現黨對國家和社會的高效治理與強力影響。這是黨自覺遵循領導規律和執政規律,領導人民實現好國家制度現代化建設和國家治理現代化建設的守正出新。
 國家治理現代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文明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人類制度文明史上的偉大創造。這一偉大創造涵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制度文明、基本制度文明和重要制度文明,涉及到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制度文明諸方面。我們堅信,社會主義制度是人類迄今為止最文明、最優越、最美好的制度,更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實現,必將使中華民族以卓越的制度文明傲立于21世紀的世界民族之林。
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同志曾充滿豪情地說:“隨著經濟建設的高潮的到來,不可避免地將要出現一個文化建設的高潮。中國人被人認為不文明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將以一個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現于世界?!备母镩_放初期,鄧小平同志指出:“我們的黨和人民浴血奮斗多年,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盡管這個制度還不完善,又遭受了破壞,但是無論如何,社會主義制度總比弱肉強食、損人利己的資本主義制度好得多。我們的制度將一天天完善起來,它將吸收我們可以從世界各國吸收的進步因素,成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苯裉?,經過幾代中國共產黨人的努力,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把制度建設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各方面制度走向更加成熟更加定型,鄧小平同志所說的“最好的制度”正在向我們走來,讓我們用接續奮斗、永久奮斗的實際行動去迎接它、創造它。(作者: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黨的建設教研部主任、教授 張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