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中之重,8月2日-16日,西南石油大學理學院蒲彥名同學赴廣元市劍閣縣鋸山村,開展為期了14天的社會實踐活動,走訪調查調查鋸山村防止返貧的措施及成效。
蒲彥名對村干部進行了訪談交流,了解鋸山村的人口數量、年人均收入、脫貧攻堅前貧困戶的數量、現有貧困戶的數量、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建設等基本情況,參觀了村內水庫、文化室、廣播室、閱覽室、宣傳欄等建設成果。自開展脫貧攻堅以來,鋸山村改建了村內小學的教學樓,新建衛生室三間、改建文化室三間,完善并配套設立了觀察室、治療室、藥房等設施。全村完成了“廁所革命”,改廁一百九十戶左右,新建垃圾房八座。

參觀鋸山村閱覽室
在脫貧攻堅期間,鋸山村成立了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并種植蔬菜、核桃、枇杷等共八百余畝。隨后,蒲彥名來到了鋸山村的農業產業園,參觀了園區內蔬菜、梨、沙糖桔等農作物的種植情況。

參觀鋸山村產業園
蒲彥名對村內脫貧戶進行了走訪,訪談內容包括脫貧時間、補助、駐村工作隊的幫扶措施等方面。根據訪談內容可以發現,鋸山村最初的76戶貧困家庭已在2018年全部實現脫貧,且無返貧現象。駐村工作隊員亦是積極幫助貧困戶實現就業、點對點進行技術培訓,村里組建了扶貧專題培訓班,大力宣傳就業扶貧政策,促使村內貧困人口的就業素質有明顯提升并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脫貧戶的脫貧時間分布圖
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駐村工作隊與村干部堅持正確的脫貧攻堅思路,持續、有效開展精準扶貧的相關政策,振奮了群眾的精氣神。體驗鋸山村脫貧成果,感受祖國治理能力的不斷提升,作為普通青年學生的我們除了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外,應樹立不斷學習的長遠目標,學會用科技與知識幫助脫貧地區鞏固發展成果,為祖國的建設與發展貢獻力量。(圖/蒲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