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西方古典音樂欣賞
主講:劉勇(原中央芭蕾舞團第二小提琴聲部首席、原四川交響樂團樂隊首席,現任Soiree室內樂團藝術總監)
時間:2019年6月13日
地點:思學樓A114
主辦:校團委
主持:夏艷

首先感謝各位老師、同學來到這次講座。今天的講座我會以編年史這樣的時間順序將內容系統地進行講解。講座分為四個部分,第一個是宗教和巴洛克風格;第二個是古典風格;第三個是浪漫主義風格;最后是走到今天的近現代風格。今天講座的范圍是指西方的古典音樂,用現在大學生中流行的詞語來形容就是 “不明覺厲”,但其實,在生活中無論是看電影還是玩游戲,你們聽到的許多音樂都來自于古典音樂。
首先來講宗教和巴洛克音樂。為什么我要講宗教和巴洛克音樂呢?古典音樂是一個非常嚴謹的體系,一開始教會雇傭音樂家寫歌曲贊美上帝,天主教堂也會請藝術家在墻上畫畫,因為他們覺得贊美上帝的最好的方式是音樂和藝術而不是語言。而且那時許多音樂家也是信徒,所以寫歌的時候很虔誠,不僅僅是為了錢財。其實現代音樂廳與教堂有一定關系,但它并沒有宗教性,而是很多古典樂器在演奏時不使用麥克風,如果樂器的聲音想要整個音樂廳都能聽見,就需要很好的共鳴。因為教堂的層高很高,所以樂器演奏出來的聲音非常洪亮。這也是為什么現在的音樂廳的層高一定要高,這才能讓樂器即使沒有麥克風也能有很好的混響,并且教堂中間的圓頂也能讓聲音更加集中。那時的教堂音樂,不一定是演奏樂器,合唱也是當時民間很好的表演方式。經過幾百年的積累,教堂里的合唱聽起來非常震撼。
說到宗教和巴洛克時期的古典音樂,就要提到巴赫,他被中國的音樂家稱為“樂圣”。他從1723年開始一生都在教堂里工作,教會雇傭他寫贊美上帝的歌曲。有一次一位貴族失眠請他寫一首曲子,這就是《哥德堡變奏曲》的來源。在教堂里他負責彈管風琴。管風琴和風琴其實是一個道理,通過氣流流動來震動管子從而發出聲響。當年巴赫也是半個工程師,很多教堂里的管風琴都是他設計的。現在的音樂廳比如國家大劇院里面也有管風琴,成都即將修建的音樂廳也有管風琴,管風琴成為一個音樂廳是否被國際認可的標配。
巴洛克的典型風格是華麗的,裝飾性強,包括巴洛克時期的音樂也是有許多的裝飾。那個時期的音樂除了裝飾性以外還是十分優雅的,例如《卡農》。
有同學知道維瓦爾第嗎?他最著名的一首歌曲是《四季》。維瓦爾第原本也是在教堂工作,但是后來被開除了,因為他偷喝酒窖里的酒,經常醉醺醺地給大家演奏。據說他有四百余首協奏曲,留下的手稿有兩百多首,已經成為了意大利的文化標簽。
第二個部分古典風格時期,這個概念同學們經常會混淆,簡單的分辨方法就是除了電音、hip-pop、搖滾樂,幾百年前的音樂都可以稱為古典音樂。這里是我們講古典音樂的特定一個時期,稱為古典風格時期。那時人們在音樂上互相交流,中國有很多樂器是西方流傳過來的,比如二胡,我國的琵琶也流傳到了日本,屬于我們民族傳統的樂器有古琴、笙等等。古典風格時期的代表人物主要是莫扎特、海頓、貝多芬。
首先講下莫扎特,他35歲就去世了,但是他從五六歲的時候就開始寫各種各樣的曲,如小提琴協奏曲、鋼琴奏鳴曲。為什么說莫扎特是個天才呢?因為他從小作曲,而且作曲沒有草稿,他就在腦海中盤算一下就將音符寫下去,后面也不會有修改。一般的音樂家作曲都會有修改,包括貝多芬還有其他一些著名作曲家。莫扎特的爸爸是一位宮廷樂師,所以在他小時候就被帶到皇帝的面前去演奏小提琴,皇帝很喜歡他,那時他已經被稱為天才。后來他一直為上流社會工作,因此生活富裕。但他經常揮霍金錢,雇傭樂隊來演奏樂曲供自己娛樂。他過世后很凄慘,沒有人負擔他的安葬費,因為他沒有積蓄了。
下面介紹貝多芬,貝多芬的性格與莫扎特完全不同,莫扎特性格幽默像一個小孩子,但是貝多芬脾氣暴躁,因為作為音樂家,他后來甚至喪失了聽力。貝多芬極其追求自由,他要自由地表達音樂,崇尚人類的自由平等、民主關懷。他的內心非常偉大,是行為舉止所不能表達的,所以藝術家總是把內心最美好的東西寫進作品里面,藝術創作的迷人之處在于這是唯一一個能夠使人完美的地方。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主題就是命運在敲門。他總共寫了九首交響曲,其中第三首是《英雄交響曲》,當時準備獻給代表無產階級的拿破侖,可是他還沒完稿拿破侖就宣告要當皇帝,貝多芬非常生氣原本打算把稿子撕掉,但后來他決定修改名稱不再獻給拿破侖,但他依然在這首曲子里寫了很多關于抗爭、追求美好自由的內容。貝多芬到了中年的時候耳朵就失聰了,富蘭克林還送了一個助聽器給他,《歡樂頌》這首曲就在他完全失聰狀態下創作的,所以他一輩子都沒有聽到過完整曲目。
第三個時期是浪漫風格。古典時期寫的作品較多是展現大自然的風景或者是古希臘的文化,表達自己情感的作品較少。而到了浪漫派時期,不管是美術家、音樂家、文學家,他們在自己的作品中大多是展現自己的感受。
在浪漫派時期,有位音樂家叫做勃拉姆斯,他是典型的深沉派,我們耳熟能詳的《搖籃曲》就是他創作的。接著我們要講下舒曼,舒曼被診斷出精神有些異常,但這不影響他創作出一些很優秀的作品,比如《夢幻》。浪漫派主要代表人物肖邦,他的代表曲目為《夜曲》。肖邦十分愛國,他是1849年在巴黎去世,生前要求去世后一定要將心臟運回故鄉波蘭。再下一位音樂家可能你們不太熟悉但都聽過他的曲子,因為很多學校畢業典禮都是播放艾爾加的《威風凜凜進行曲》。
最后一個篇章是近現代風格。首先為大家介紹德彪西,他是屬于印象派,其中《月光》、《夢幻》都是他創作的著名曲目。簡約派風格的曲目代表作有改編版的維瓦爾第的《春》,是電子樂器和古典樂器的結合。爵士樂是在美國誕生,使用的是古典樂器,其中美國作曲家創作的《藍色狂想曲》是代表作之一。
非常感謝大家的聆聽,希望今天的講授讓大家對于古典音樂的理解更加深入。(根據演講錄音整理并經劉勇先生審閱)

劉勇邊講邊演奏

講座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