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智庫研究員 燕巧 張紅霞
看全國
●“十四五”以來,全國油氣勘探開發投入大幅增加,年均投資規模高達3543億元,比“十三五”年均投資規模增長約36.0%
●2024年,我國油氣總產量首次超4億噸油當量。其中,原油產量達2.13億噸,接近歷史峰值,天然氣產量2464億立方米,連續八年增產百億立方米
●天然氣對GDP的拉動率為1∶8.61,即每生產1立方米天然氣帶動相關產業鏈對地區GDP的貢獻約為8.61元
看四川
●四川盆地天然氣總資源量達40萬億立方米,約占全國總資源量的三分之一,目前探明率僅為18.7%,屬勘探早中階段,是我國天然氣勘探開發最具潛力的盆地
●近六年四川盆地天然氣年均增產超40億立方米,2024年產量突破700億立方米,到2035年,將建成中國第一個千億級天然氣生產基地
●超300億立方米增產空間意味著大量油氣服務需求。成都市成華區、成都市新都區、德陽廣漢市的油氣服務產業集聚初步成勢,產值規模超300億元
今年1月,注冊地位于成都市成華區的四川省油氣勘探開發有限公司揭牌,引起業內關注。川觀智庫調研發現,同在該區的成都智慧油服產業基地開園兩年多來,已有150余家油服企業入駐,其中三分之二來自省外。與此同時,鄰近的成都市新都區、德陽廣漢市也迎來多家省外油服企業的總部或分公司。
油氣服務,主要指為石油和天然氣勘探、開發和生產提供各種技術服務和產品的行業。為什么近年來這些地方會聚集多家油服企業?
調研發現,省外油服企業來川,主要緊盯四川盆地未來超300億立方米天然氣增產空間帶來的油氣服務需求。自然資源部資源評價顯示,四川盆地天然氣總資源量達40萬億立方米,約占全國總資源量的三分之一,是我國天然氣勘探開發最具潛力的盆地,按照《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川渝兩地要打造中國“氣大慶”,這一潛力正在加速“變現”。據國家能源局最新數據,四川盆地天然氣近六年年均增產超40億立方米,2024年產量突破700億立方米。按照相關規劃,到2035年,四川盆地將建成中國第一個千億級天然氣生產基地。因此,從700億立方米到1000億立方米,這就是300億立方米的空間。
當前,油服企業主要圍繞西南石油大學落地,成都市成華區、成都市新都區、德陽廣漢市的油氣服務產業集聚初步成勢,產值規模超300億元。三地地緣相接,各有優勢,業內人士認為該區域未來油氣服務產業還有較大增長空間,有望形成成都都市圈油服“金三角”,但是目前三地資源還未充分整合達到理想狀態。因此,川觀智庫在三地調研走訪,對話政府相關負責人以及企業代表、高校專家近20人,為這塊位于成都都市圈東北角的油服“金三角”的進一步整合提出建議,助其釋放更大“能量”。
金的前景
“市場+技術”,吸引多家省外油服企業來川布局
●天然氣持續高位增儲,四川盆地油氣多元化市場主體格局初步形成,對油氣服務的需求在上升
●技術驅動增長成為當下國內油氣行業發展的關鍵詞,西南石油大學對油服企業的吸引力在增強
油服公司主要依靠油田、油氣端作業量“吃飯”,上游積極擴產將帶來包括射孔、壓裂、測井等業務機會。據自然資源部統計,“十四五”以來,全國油氣勘探開發投入大幅增加,年均投資規模高達3543億元,比“十三五”年均投資規模增長約36.0%,2024年我國油氣產量首超4億噸當量,其中,原油產量達2.13億噸,接近歷史峰值,天然氣產量2464億立方米,連續八年增產百億立方米。
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日前發布2060年世界與中國能源展望報告(以下簡稱展望報告),預計2040年前在能源結構中油氣占比將維持在50%左右,呈現煤降、油穩、氣增、非化石大發展的特點,展望報告認為,天然氣作為新型能源體系關鍵支撐定位凸顯。油氣端開發投入持續增長,這給吃“作業量”這碗飯的油服企業帶來相關業務機會。2020年以來,油服行業景氣度向好,2020—2023年復合年均增長率10%,多家機構預測油服行業前景樂觀。
對四川而言,四川盆地正在建設中國第一個千億級天然氣生產基地,其油氣服務產業也迎來機遇,主要源于市場和技術兩個關鍵因素。
從市場看,四川盆地是常規氣、非常規氣“雙富集”氣區,已獲天然氣探明儲量7.5萬億立方米,探明率18.7%,尚屬勘探早中階段,被譽為“最具潛力的天然氣勘探開發盆地”。近年來,四川盆地油氣多元化市場主體格局初步形成,除了新成立的四川省油氣勘探開發有限公司,還匯聚多家油氣田公司,中國石油旗下,有扎根四川盆地的西南油氣田公司,還有浙江油田、大慶油田等公司;中國石化方面,除了西南石油局,還有江漢油田、中原油田等公司。其中,總部位于成都市成華區的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連續10年保持產量年均30億立方米以上快速增長,被業內稱為四川最大的油氣“甲方”。公開報道顯示,規劃到2035年,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天然氣產量將達到800億立方米。
“從全國來講,四川天然氣開采主體非常多元,天然氣增儲上產量大,對油氣服務的需求隨之提升,許多省外油服公司都在向四川調動資源?!背啥贾腔塾头a業基地總經理杜麗麗告訴川觀智庫,基地目前招引落地的150余家企業中,省外企業占三分之二,主要來自陜西、新疆、山東、江蘇等油氣大省和裝備制造大省。與杜麗麗的話形成印證的是,去年普斐特油氣工程(江蘇)股份有限公司也宣布擬投資50億元,在廣安市鄰水縣布局西部油氣裝備產業城。
從技術看,技術驅動增長成為當下國內油氣行業發展的關鍵詞。中國工程院院士、原西南石油學院院長羅平亞告訴川觀智庫,當前油氣行業正從“資源為王”向“技術為王”轉變,創新技術是將資源量轉化為可采儲量的關鍵和必要條件。四川盆地的天然氣藏種類多、儲層類型多,這就決定了氣藏認識難度大,高效開發技術難。比如,去年底新發現的位于巴中市的通南巴氣田為典型的深層—超深層致密砂巖氣藏,勘探開發難度大?!胺浅R帤馓飳τ蜌饧夹g服務要求高,簡而言之就是能否把油氣從難度大的井里開采出來,其次還要看有無經濟性?!倍披慃惐硎?。
“油氣技術服務也是我們下一步產業發展的重點?!睆V漢市經濟信息化和科學技術局相關負責人告訴川觀智庫,當前,全國油氣裝備產業面臨中低端產品產能過剩和高端產品供給不足的難題,而拓展油氣田工程技術服務和智慧油(氣)田一體化解決方案等,可推動廣漢油氣鉆采裝備制造產業集群從以制造為主向“制造+服務”的復合型模式轉型,也可推動油氣鉆采裝備制造企業的產業升級。
位于成都市新都區的西南石油大學在國內油氣勘探開發、油氣裝備設計理論領域處于領先水平,對來川油服企業頗具吸引力,省外油服企業在落地選址時多布局在西南石油大學周邊的成都市成華區、新都區。比如,成都智慧油服產業基地平均每月有5家以上企業入駐;來自山東東營的德仕能源科技集團(以下簡稱德仕能源)去年將其油氣增產技術研究院搬遷至成都市新都區,并注冊子公司;此前,捷貝通石油技術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捷貝通)也將總部從北京遷至該區。川觀智庫采訪德仕能源、捷貝通等油服企業,相關企業負責人表示,來四川主要看好這里的油氣服務市場,落地主要考慮靠近西南石油大學以及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中國石油集團川慶鉆探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川慶鉆探)等油氣行業龍頭。
三的現狀
資源未充分整合,三地競合關系以“競”為主
●雖然西南石油大學在油氣勘探開發等油氣服務領域科研、人才優勢明顯,但科技成果的本土轉化率還不高
●在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缺乏油氣服務產業中試平臺
除了產業發展機遇,成都市成華區、成都市新都區、德陽廣漢市三地在資源上也各有優勢。成都市成華區聚集了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川慶鉆探2家油氣行業龍頭及其下屬企業、研究院所、實驗室近30個,區內還有成都理工大學的油氣藏地質及開發工程全國重點實驗室,是我國油氣工業上游領域最早的國家重點實驗室。成都市新都區有西南地區最重要的石油類大學——西南石油大學。該大學在國內油氣勘探開發、油氣裝備設計理論領域處于領先水平,其中石油與天然氣工程一級學科在全國高校學科評估中獲評A+,排名全國第一。而廣漢市形成以中國石油川慶鉆采院、中國石油川慶安檢院和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工程技術研究院“三大院”為技術支撐,以東方電氣集團宏華集團有限公司、四川寶石機械專用車有限公司等企業為龍頭帶動,四川精控閥門制造有限公司等200余家企業關聯配套的產業集群。
近年來,三地油服產業產值皆呈現不同程度的增長??闯啥际谐扇A區,以成都智慧油服產業基地為例,杜麗麗告訴川觀智庫,2023年基地產值7.4億元左右,2024年約10.56億元,同比增長40%以上。再看成都市新都區,截至目前,該區已聚集相關重點企業近200家,其中規上企業30家,產值超億元企業11家,目前還有其他省外油服企業準備進入。廣漢市2024年油氣裝備產業集群產值達180億元,增速較2023年實現兩位數以上增長。
雖然三地產業發展有機遇有優勢,但產業布局尚未達到理想狀態,校企地合作也還有提升空間。
多名采訪對象向川觀智庫表示,立足當前三地區域油服產業發展現狀,資源還未充分整合,其油服產業競合關系以“競”為主。川觀智庫在三地調研時也了解到,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平臺還未充分搭建。比如,成都市成華區多家油服企業需要西南石油大學的科技成果,但油服企業與學校教師仍以點對點對接為主,缺乏穩定的政校企合作平臺。就市場訂單而言,三地區域內也有企業表示,與“鏈主”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以及川慶鉆探未能充分對接,本地配套率還有上升空間。在招引省外油服企業落地上,三地也有競爭。
同時,西南石油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孵化能力還有待提升。雖然西南石油大學在油氣勘探開發等油氣服務領域科研、人才優勢明顯,但科技成果的本土轉化率還不高,全鏈條的科技企業孵化育成體系尚不健全。2024年,西南石油大學科研項目合同金額高達10億元,但其國家大學科技園孵化企業還面臨瓶頸。“場地受限,園區孵化企業心有余而力不足?!蔽髂鲜痛髮W國家大學科技園成果轉化中心主任關小旭向川觀智庫表示,園內常年有100多家企業,近年來每年約有10家企業因場地不足不能進入園區孵化,部分企業在外地注冊。以成都智慧油服產業基地為例,2年多來,吸納了20家左右的西南石油大學校友企業及師生初創公司。
三地區域內也缺乏油服中試平臺,企業產品投入市場較慢。中試平臺可以幫助快速開發出滿足市場需求的試驗產品,提高小試成果到工業化應用的成功率,加快科技成果轉化。西石大環保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其創始人為西南石油大學教職工,主要產品是氣田開采的大型裝備類環保產品。在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公司自籌資金3000余萬元,租用普通工業園區廠房進行轉化,但5年時間過去,公司產品還未完全投放市場?!叭绻杏蜌夥障嚓P的中試平臺,我們的成本會減少很多,產品也會比較快地投入市場?!惫矩撠熑肆_順祥說。
角的建議
找準角色定位,從全省層面引導三地產業統籌布局分工協作
●成都市成華區用好“鏈主”資源發展油服總部經濟,成都市新都區用好西南石油大學高校資源建孵化中心,德陽廣漢市可重點做好產業化配套
●四川可成立專業團隊進行全省調研,形成全省層面的油氣產業規劃和發展政策
立足未來產業發展,多名采訪對象告訴川觀智庫,可整合成都市成華區、成都市新都區、德陽廣漢市優勢資源,形成相關產業規劃,引導三地產業統籌布局和分工協作:成都市成華區用好“鏈主”資源發展油服總部經濟,成都市新都區用好西南石油大學高校資源建孵化中心,廣漢市可重點做好產業化配套。如此,可組建由“鏈主”企業牽頭的區域產業聯盟,以及發揮高校、研究院、行業協會在產業對接、平臺搭建等方面的作用,促進校企地精準合作、高效配套,將三地聯合打造成國內有影響力的油服產業集群。
此外,川觀智庫了解到,成都市新都區已將油氣服務產業納入全區重點發展產業,去年以來推出系列舉措推動產業發展。從產業發展布局上,規劃形成“一校兩中心、總部+基地”的產業發展格局?!耙恍!奔次髂鲜痛髮W;“兩中心”即西南石油大學科技園創新中心、新都區油服科創中心;“總部+基地”即淘沙湖油服企業總部和工業東區油服產業生產基地。新年伊始,該區發放了區內首個政策性金融產品“新質貸”1000萬元到四川達坦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賬戶,助力企業技術創新。
針對科技成果本土轉化不足問題,今年以來,成都市新都區與西南石油大學簽訂多個合作協議,擬圍繞環西南石油大學知識經濟圈,聯合開展技術攻關、項目招引、成果轉化和人才引育,共建科創平臺。比如,在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搭建方面,擬組織區屬國有公司與西南石油大學針對油服企業需求,共同探索油服中試平臺建設方向和運營模式,形成既有利于高??蒲序炞C中試,又就近解決區內企業需求、吸引外地油服企業集聚的中試平臺。另外,將加快組建科創基金,以撬動更多社會資本聚力科創。
油服中試平臺需建設支持。雖然成都市新都區正在籌備建設油服裝備共性中試平臺,但油服裝備共性中試平臺建設成本高、耗費大,以一區之力難以搭建。如果省級層面能夠以西南石油大學為中心,支持油服裝備共性中試平臺建設,那么在有利于西南石油大學科技成果有效轉化的同時,還可以助力三地油氣服務產業發展。
對四川油氣及油氣服務產業的發展,業內專家還有更高展望。羅平亞表示,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統計分析結果顯示,天然氣對GDP的拉動率為1∶8.61,即每生產1立方米天然氣帶動相關產業鏈對地區GDP的貢獻約為8.61元。對“富氣”的四川來說,包括油氣服務產業在內的油氣產業一定是新的經濟增長點,“如何發展壯大油氣及油氣服務產業,四川還可成立專業團隊進行全省調研,形成全省層面的油氣產業規劃和發展政策?!?/span>

報道截圖
報道鏈接:https://4g.scdaily.cn/html/20250224/281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