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第七屆西部油氣論壇以線上會議形式在西南石油大學舉辦。本屆論壇以“‘ 30·60’雙碳目標:油氣與能源轉型”為主題,3位院士、政府部門、高校、科研院所、能源企業專家圍繞“碳中和目標與中國能源轉型”“油氣與新能源融合發展趨勢”等學術話題開展深入交流,約2萬余人次參加了線上會議。
   在院士論壇,中國科學院院士鄒才能、德國科學工程院院士雷憲章圍繞“新能源——技術、政策與前景”這一主題分別作了題為“碳中和目標與天然氣機遇”、“探索中國碳中和之道——歐洲能源變更的借鑒和思考”的學術報告。雷憲章提出,2021年將是中國啟動終結170年來人類依靠化石能源時代的元年。我們要借助零碳電、綠色氫、再生碳、清潔熱助力碳中和。中國脫碳之路還離不開油氣,我們要利用四川天然氣資源稟賦優勢,實現油氣能源低碳化發展。
   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羅平亞、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張有生張有生、中化能源股份公司首席經濟學家王能全、中石油西南油氣田經濟與管理企業技術高級專家賀志明四位專家圍繞“‘30?60’目標:油氣與新能源融合發展趨勢”進行了交流對話。
   中國工程院院士羅平亞提出,雙碳問題本質是能源問題,就是能源效率優化和結構調整問題。化石能源發展是雙碳目標中的核心問題。我們應明確雙碳目標下石油天然氣處于什么地位,怎么發展。我國建立現代化強國,走國內循環為主、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道路,能源供應安全對產業發展的支撐至關重要。由于化石能源較長時間內還不會被新能源全部代替,石油天然氣在發展中具有特殊地位。碳達峰之前,我國要實現現代化發展目標,最好的途徑就是大力發展天然氣。雙碳目標提出,對石油工業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同時對油氣工業又形成了良好的發展機遇。我們要始終堅持自立自強,尤其是要提升基于原始創新的創新驅動能力。
  張有生從制造業發展、成本降低、技術完善等方面優勢,以及供應鏈短板、標準與認證體系滯后、體制機制障礙等不足方面分析了新能源產業目前發展的狀況。王能全分析了今年在氣候問題“熱”背景下能源危機表現的形式以及背后的深層次原因,如疫情后經濟恢復、新能源發展、碳排放政策、國際能源市場等。賀志明提出,西南油氣田公司作為油氣企業,提出了以天然氣為主體,氣風光電+融合發展的模式。雙碳目標下,天然氣替代煤炭是大勢所趨,替代途徑包括北方居民的煤改氣、燃煤電廠煤改氣、LNG車船替代、工業煤改氣等。憑借獨特的優勢,天然氣在調峰發電、天然氣制氫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在分論壇,25位來自高校、企業的專家學者和青年學生,圍繞 “30?60”目標下能源轉型發展戰略、“30?60”目標與油氣企業轉型發展、低碳綠色生活:當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等主題,進行了學術匯報交流。
   西部油氣論壇由西南石油大學于2015年發起創立,現已成為在西部油氣行業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政學產研交流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