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恒心,世上的寶石是可以撿”是阿拉伯諺語,阿聯酋人把它運用到了極致。多年來,阿聯酋一直在不遺余力的推行其經濟轉型戰(zhàn)略——從石油國家向知識科技型經濟轉型。

數月前阿聯酋首個火星探測器“希望”號在日本成功發(fā)射升空,驚呆了整個阿拉伯世界。在我們印象中,阿聯酋是石油土豪,什么時候開始搞太空產業(yè)了?要知道,阿聯酋的"希望"號不但是阿拉伯世界的唯一"希望",在全球范圍內,也是繼美國、俄羅斯、歐洲航天局、印度之后,第五個發(fā)射火星探測器的國家或組織,著實令世界高看一眼。

其實早在六年前,阿聯酋宣布啟動火星探測項目,兩年前,成功發(fā)射首顆國產衛(wèi)星“哈利法”地球觀測衛(wèi)星,去年,阿聯酋宇航員進駐國際空間站,今年則發(fā)射了“希望”號火星探測器,一切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

阿聯酋在航天事業(yè)上重金投入,目的是希望助推經濟轉型,降低石油產業(yè)比重,發(fā)展非石油服務,逐步向高科技、知識型經濟轉變。“希望”號的成功,將激勵更多的阿聯酋青年人投身于科技和創(chuàng)新。

事實上,阿聯酋的轉型早已取得重大進展,可能會顛覆我們的認識。在經濟結構上,阿聯酋的第三產業(yè)早就超過50%的比重,非石油(旅游、建材、金融、貿易等)經濟對GDP的貢獻率高達77%。阿布扎比被譽為“中東地區(qū)的文化之都”,迪拜是整個伊斯蘭世界的金融和貿易中心。

在伊斯蘭世界,阿聯酋的女性地位是令人刮目相看的。整個中東地區(qū),女性文盲占了2/3,但阿聯酋的女性大學入學率連續(xù)十年超過男性,女性在議會和政府部門的比率達60%-70%。例如,在“希望”號項目中,34%的阿聯酋籍員工是女性,各項目組負責人中有一半副職由女性擔任。

統計顯示,阿聯酋女性的消費能力驚人,每月在時裝方面的支出約合人民幣4000元,多數年輕女性青睞電子產品,幾乎人手2部手機和數張信用卡。此外,“女性優(yōu)先”在阿聯酋社交場合中非常流行。

當從這一點看,阿聯酋能充分解放和發(fā)展女性的聰明才智,遠遠勝過印度。所以,阿聯酋的火星計劃和經濟轉型能取得成功,也就不會覺得意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