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統籌新能源發展與國家能源安全重要關系及實踐路徑研究”專題研討會在我校召開。
專題研討會圍繞“新型國家能源安全指數”研究設計、《新能源發展與國家能源安全協同監測報告》編制、“面向能源安全的氣候風險數據庫”開發、“能源強國”建設的理論思考、智庫報告編撰等課題擬產出的“標志性”成果展開深入研討交流。專題研討會由西南石油大學人文社科處處長陳怡男主持。
鄭小強教授代表課題組匯報了成果完成情況和標志性成果研究設計。郭玉博老師圍繞“新”的指標體系、“新”的數據來源、“新”的編制方法詳細匯報了“新型國家能源安全指數”的編制思路。溫馨副教授從背景意義、框架內容、編制難點、發布策略四個方面匯報了《新能源發展與國家能源安全協同監測報告》編制情況。李治文副教授從氣候風險和損害、氣候風險與能源安全傳導機制、數據庫開發流程、學術價值、應用價值、面臨挑戰六個方面匯報了“面向能源安全的數據庫”開發情況。孫聆軒副教授匯報了智庫報告的選題背景、寫作思路和調研計劃與需求。李廷副教授從研究背景、文獻知識圖譜分析、文本主題分析、政策網絡分析、超級能源系統分析、“雙三角”能源系統陰陽轉換分析等六個方面匯報了“能源強國”建設的理論思考。

與會專家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對課題標志性成果進行點評。華北電力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李金超、西南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陳建東、中石油深圳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研究員李士祥、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經濟與發展戰略中心主任高虎、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吳謀遠、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原副所長張有生等六位專家先后發言。
點評專家指出:建議進一步理清指數、監測報告和數據庫之間的邏輯關系?!爸笖怠币w資源安全、系統安全和技術安全三個維度;要“面向未來”,增強能源發展趨勢研判,提升決策參考價值;要做到“內外有別”,做好數據安全。“監測報告”要處理好“產-供-儲-銷”各環節、“源-網-荷-儲”各節點以及新型電力系統的韌性安全三個問題;建議增加2025年4月的葡萄牙、西班牙大范圍停電事件等鮮活案例分析。“數據庫”開發要考慮風電、光伏等不同能種對數據尺度的需求差異;要關注不同技術階段,氣候風險適應能力和防災、減災能力差異。智庫報告要遵循“小切口、大問題”,聚焦“統籌”“關系”“路徑”三大關鍵詞,優先推進雅礱江水風光一體化和能源強國建設兩個主題的研究。

課題首席專家鄒才能院士作總結發言指出:一是大力推進雅礱江水風光一體化建設和能源強國建設兩個智庫報告的研究工作,深刻認識不同歷史階段推進“能源強國”建設的價值和意義,深刻認識科技強國、軍事強國、能源強國對社會主義強國建設的基礎支撐作用。二是重新認識我國“煤炭較多、油氣較少、風光無限”的能源資源稟賦,認清煤炭壓艙石、石油材料屬性、天然氣最佳伴侶的時代定位。三是充分認識新能源的重大地位作用,通過新能源技術革命催生新產業,實現新形勢下的“彎道超車”,用能源革命推動產業革命。四是“指數”編制要體現科學性和實用性,處理好能源生產端、進口端和應急端的核心問題。五是要學會“用最新數據說話”“用最新政策說話”“用最新事件說話”“用最新觀點說話”,努力做戰略科學家。鄒才能院士最后充分肯定了課題組立項以來的研究成果和進展,勉勵大家出“大成果”,做“大貢獻”,發揮好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的平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