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春節來臨之際,一場不見硝煙、不聞炮響的戰爭打響了。這場長達四個多月戰疫,我們全國各族人民全力為“疫”而戰,不計報酬、不論生死,挺立在疫情第一線,彰顯泱泱大國之風。5月25日,我院在線上舉辦了“講抗疫故事,訴民族情懷”云大學生微講堂,學院輔導員袁桔出席了本次活動。
來自2019級電子信息類專業的梁馨月講述了她眼中中國在抗疫期間“四方聚力,共度時艱”的民族大義。在她看來,中國人眼里家國重于一切。不論是面臨疫情加劇的局面,武漢封城,按下暫停鍵,用一座城換整個國的安危。還是在疫情蔓延的危險關頭,年過七旬的李蘭娟院士除夕之夜奔赴前線,用一個人每天只休息三四個小時換同袍的安心入睡。亦或是面對農村防疫接受程度低的問題,村委會接地氣宣傳硬核出擊,村委書記曾建創過勞殉職,用一個人的生命換全村人的警醒...中華民族都在拼命守護自己的家園。梁馨月感慨道:“中國用援鄂醫務工作者、愛國者的努力和犧牲終破樓蘭、重獲新生。”

來自2018級會計學專業的楊雪為現場帶來了她的家鄉山西抗疫的故事。這場抗疫中,每座城都是英雄城市。她介紹到其中山西省先后向鄂支援十三批醫療隊,共計醫務志愿者1505名。而談到英雄這個稱號,楊雪思緒萬千,向觀眾分享了一對父女時隔17年接力出征戰疫的感人故事。2003年非典肆虐,父親王衛國寫下請愿書帶領一支49人的醫療隊前往疫情嚴重的太原支援抗疫。2020年新冠來襲,女兒王婷作為長治市第二批醫療隊員出征援助武漢。同一只皮箱,父女時隔17年的時光重疊,“大愛傳承,接力出征,為了赤子之心,為了家國大義。”楊雪說道,“他們是最美的逆行者,護目鏡后堅決的眼神讓我知道,有他們在,我們心安。他們是我們的驕傲,是‘晉’善‘晉’美最生動的演繹。”

來自2019級經濟學專業的柏子墨將目光投向了默默無聞的、平凡而偉大的勞動者。中國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用短短九天的時間拔地而起,“基建狂魔”、“中國速度”的背后是勞動工人的堅韌和汗水。“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他們有一份力出一份力,有一份光發一份光。他們是宇宙最拼工作者,是與死神搶時間的前線戰士,是為生活奔走的最普通的人。”柏子墨分享道,“河南駐馬店劉海龍師傅犧牲回家過節的機會打車到工地“哪里有活干哪里”;建設工人駱明良把工地做工的工資全部用來給醫護人員買牛奶;快遞小哥汪勇沖往前線自愿承擔醫護人員回家休息的搭車組局人...”在柏子墨看來,疫情見證了中國人眾志成城,齊心協力的力量,挺立起災難面前不屈的脊梁。

此次活動旨在展示中國人民在災難面前不屈不撓、齊心協力、共克疫情的民族精神,也是對當代青年的一次思想洗禮,鼓勵青年者堅守赤誠的愛國之心、努力提升自身政治素養和能力水平,成長為國之棟梁的后浪。袁桔老師總結道:“作為當代青年大學生,希望我們可以樹立高度的制度自信,磨煉自我、充實和提高自身學業技術水平,能夠肩負起民族擔當,為國家的未來建設做出貢獻。”本次活動圓滿結束。(圖/文 王曉洋 付雯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