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能夠等到學生出現心理問題時才開始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那樣就顧此失彼,得不償失.我們應該把工作重點放在平時維持其心理平和,積極,順暢等等上面,營造好孩子們的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長環境.為孩子們建設好和諧平等的集體,盡量讓每一個孩子能夠在充滿關愛,溫暖,上進的學習環境之中.盡量避免出現對于孩子們成長不利因素的出現.
比如,在一個班集體中,有一些學困生,他們的學習發動機有或這或那的問題,表現出來的特征,也許是成績不夠好,反應不夠快,與同學們相處有些小氣等等;那么班集體中難免有同學會不喜歡這些人,甚至會歧視他們,那么,老師們就需要在班級營造一種氣氛:不管同學學習如何,成績如何,性格如何,家境如何,在這個班集體中,大家都是平等的,任何人歧視同學都是不對的,同學之間應該互相幫助互相關心,,,那么,這些孩子們就不會陷于一種不良環境之中,漸漸地,也許會有令人驚奇的表現:成績好的不再驕傲,成績差點的有了進步等等等等.讓孩子們的心理問題消除在萌芽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