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殘疾人日”。12月2日,寧波衛生職業技術學院“愛撒無聲”言語康復協會公布了一組寧波市社區居民對自閉癥了解情況的調查數據。數據顯示,寧波社區居民對自閉癥了解度較為薄弱,公眾對自閉癥的認識存在偏差,對自閉癥人士的態度有待改善。
這次調研10月28日至11月26日,范圍為市六區內12個社區,對象為年齡在20歲至40歲的社區居民。共發放《社區人士關于自閉癥兒童的問卷調查》650份,回收615份。
本次調查包括對殘疾類型、對自閉癥人士的認識和對自閉癥人士的態度三個方面的內容。社區居民對殘疾類型的了解中,自閉癥占26.2%,視覺障礙占22%,智障占37.9%,多動癥占20.5%,聽覺障礙占19.3%,語言障礙占5.5%。可見,社區居民了解的殘疾類型中,肢體殘疾和智障占比較高,自閉癥所占比例和前兩者存在差距。
調查表明,各年齡段的社區居民對自閉癥有關的常識性問題了解有誤或不足。70.3%認為“自閉癥就是性格孤僻”、38.6%認為“自閉癥是天才”、30.3%認為“自閉癥是視障聽障”、42.8%認為“自閉癥可以通過吃藥打針治好”、40.6%認為“自閉癥是精神有問題”、31.7%認為溺愛可以導致自閉癥。這些錯誤的認識在社會中普遍存在,大部分人把自閉癥當成心理疾病去認識,認為可以治愈,認為與家長教育不當有關。寧波衛生職業技術學院醫學技術學院言語康復專業周靜老師表示,“實際上,自閉癥患者是由于神經系統失調導致的發育障礙,存在社會發展障礙和人際交流障礙?!?
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顯示,我國每166名兒童中就有1名患有自閉癥,我國自閉癥兒童數約164萬人。周靜老師認為,自閉癥兒童數量大,并且數量逐年上升,提升社會對自閉癥的關注度和加大普及自閉癥康復知識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