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趙金洲校長身邊,與校長“親密接觸”的廖一淺同學這樣感慨道:“沒想到趙校長如此親切,比我想象中更平易近人。他的思想也很開闊,和他交流了一會兒,便打開了我的思路。”
5月19日晚餐時間,我校一食堂出現了這樣一幕:校長趙金洲與同學們圍坐在一起共同進餐,并和同學們親切交談。
原來,這是我院2013級工商管理全體同學所列出的“夢想清單”中的第一項:與校長共進晚餐。“其實我和班里所有同學都沒想過這個事情會成真,畢竟校長公務繁忙,我們的夢想太微不足道。”班長李自航感慨到。
談及做這件事的初衷,李自航表示,班里同學在剛進校時都曾有過很多夢想,到了大三,當初的熱情大多不復存在,現在他們想勇敢一次,重新追夢。他發現,在同學們提交的愿望清單里,不少同學和他一樣,提出想請校長吃飯的愿望。在經過討論后,大家都希望為這一挑戰性的夢想試一試。從前期復雜的準備工作到制作充滿誠意的邀請函,從最開始的305封信,經過前前后后不斷修改,到最終送去校長辦公桌上的61封致校長書,大家共同為這一愿望做著努力。
進餐時,同學們異常踴躍,不時有人向趙校長、向大家分享自己的想法。來自阿壩州的羌族姑娘肖恒告訴大家,她的夢想是能夠在大四期間考上公務員,然后回到阿壩支援家鄉工作;來自維吾爾族的哈麗美熱告訴校長,她很感謝學校特意為少數民族同學開設的用餐窗口及共同慶祝他們傳統節日的活動;副班長白夫則來自我校“精準扶貧”三縣之一的涼山州金陽縣,她說:“有了這樣一個政策,我第一次感覺學校同自己的家鄉有了聯系,為家鄉做些事的想法也越發強烈。”
對此,趙金洲校長鼓勵白夫則同學與當地政府做相關交流,并表示我校會將“精準扶貧”落實徹底,希望她未來可以做連接學校和金陽縣的“橋梁”。隨后,同學們還針對專升本、創業和考研等熱點問題與趙金洲校長交流看法,咨詢解疑。
就餐結束后,周成悅和白夫則同學分別將媽媽親手繡的鞋墊和家鄉特產花椒送給了校長。
“這是我第一次和同學們在一起吃飯,很開心。同學們提的問題都很深刻和具體,我以后要多發動學校的領導干部和同學們面對面交流。”趙金洲接受學生記者采訪時說到。(文/何元慶 顧申艷 圖/李陽)

趙金洲校長與同學們共進晚餐

同學分享自己的想法

校長與大家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