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微講堂第十二期:漢服文化
5月19日下午,大學生微講堂第十二期:“‘青青子衿,灼灼我心’——中國漢服文化”在思學樓B210舉辦,我校文學名著導讀教師陳建軍與學院輔導員袁桔出席,與同學們一起傾聽那些關于漢服的故事。
王鈺迪:漢家衣裳,天下炎黃
第一位登場的主講人是來自油氣儲運專業(yè)的王鈺迪同學,她身著曲裾,為觀眾講述那些來自文學與歷史中的漢服。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霓裳縱舞,知意幾許”。她給觀眾們帶來的,不只是漢服,更多的是一首首美妙動人的詩詞,一段段精致感人的歷史,讓觀眾從詩詞歌賦中認識漢服,從悠悠往事中愛上漢服。
王鈺迪認為,漢服不只是一種服裝,它更多傳遞給我們的是文化,從數(shù)千年前開始,雖屢經挫折與艱辛,但依舊通過文學、通過歷史往事傳承下來,這是漢服的魅力,也是中華文化的魅力。
朱培鑫:人間丹霞華彩衣
來自石油工程專業(yè)的朱培鑫,是微講堂的第二位主講人,也是此次三位主講人里唯一的男生。他的聲音溫和沉穩(wěn),緩緩敘述著他與漢服的情緣。
“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有禮儀之美,故稱夏”、“有文明之源,令為遠”
、“有復興之號,篤定行”他從四個方面著手,向觀眾們講述了關于漢服的裁剪與配色、禮儀與制度的聯(lián)系。
“明月何時照歸期,人間丹霞華彩衣。”他的結束語傳遞了他對漢服文化深深的情意。
王一惠:永不消逝·漢服
來自播音與主持專業(yè)的王一惠穿著漢服曲裾,詳細給觀眾介紹著漢服的領、襟、袖、帶、衽。她的介紹讓觀眾們對漢服的構造有了詳細認知,從細節(jié)處體會到了漢服的精妙絕倫。
“一套漢服,浸透了先人們的碧血與熱淚,是華夏民族情之所系,心之所歸”王一惠希望,當我們再一次拾起漢服時,是文化的強大,是民族的強大。再也無人可譏諷,再也無人可嘲笑,帶著我們的驕傲、尊嚴、自信與責任,昂首闊步地行走在街上。
陳建軍老師對三位主講人的表現(xiàn)做了點評,并為他們頒發(fā)了微講堂的聘書與獎杯,“漢服文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它承載了我們祖先的智慧結晶,是那個繁華時代的折影,認識漢服、了解漢服,探索先人智慧,傳承文化精髓,是我們光榮而又艱巨的使命。”陳建軍這樣說。(文圖/安康莊 曹楊)
主講人王鈺迪
主講人朱培鑫
主講人王一惠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