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西南石油大學石工院油氣儲運工程專業學生組成的社會實踐隊前往攀枝花市東區銀江鎮阿署達村開展暑期三下鄉實踐活動。成員們聚焦“見證生態蝶變 服務鄉村振興”主題,深入考察當地尾礦庫綜合治理成效并投身多種形式的基層志愿服務。
工業廢地煥新顏 生態修復顯成效
實踐隊實地考察阿署達尾礦庫生態修復工程現場。這片昔日的工業廢棄地經過科學治理,如今已成功轉變為綿延起伏的絢麗花海與生態林地。技術人員向成員們詳細介紹了“覆土綠化、邊坡穩固、水系重構”等核心修復工藝的具體應用。一名成員表示,現場觀察覆土綠化、植被重建等技術實踐,為理解資源型城市廢棄地生態轉型提供了直觀案例,課本知識在現實中找到了有力印證。
深入村戶辦實事 青春服務暖人心
在村委會支持下,實踐隊分組開展系列志愿服務。隊員們清理村內公共區域積存垃圾,整理道路兩旁散亂雜物,有效改善村容村貌;設立流動宣傳點,結合當地實際需求,向村民系統講解地質災害識別避險知識、垃圾分類處理方法及家庭節水實用技巧,發放團隊自編的科普宣傳手冊超過一百份;部分成員入戶探望村中高齡老人,協助完成庭院清掃、物品整理等具體家務勞動。服務過程中成員們與村民深入交談,了解他們對環境改善的真實看法和鄉村發展的實際期待。
知行合一悟真知 綠色理念薪火傳
隊長蔣龍新在總結活動時指出,阿署達片區從“工業瘡疤”到“生態花海”的顯著變化,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在基層的生動寫照。深入田間地頭、農戶家中開展服務,使成員們切身感受到服務基層、奉獻社會的實際意義。全體成員計劃系統整理此次考察獲得的尾礦生態修復經驗與收集到的基層需求信息,帶回學校深入研究,探索如何將所學專業知識更有效地應用于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和生態文明建設實踐。西南石油大學學子將持續以實際行動服務社會發展,貢獻青春力量。

圖1 花海修繕后圖片

圖2 花海全景圖

圖3志愿者活動結束后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