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至26日,2023中國石油石化工程建設和科技大會暨創新驅動與數字賦能高質量發展專題交流會在四川成都舉行。會議圍繞“堅持科技引領,注重低碳戰略,推動石油石化工程建設創新驅動與數字賦能高質量發展”主題,展開交流與探討。會議特邀劉合院士、張來斌院士作專題報告,我校校長張烈輝教授受邀在會上致辭。
會議由中國石油工程建設協會主辦,由中國建筑業協會石化建設分會、各省市石油協會及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國家管網、國家能源等央企下屬企業共31家單位聯辦協辦,由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規劃總院和北京石油能源石油石化科技中心承辦。來自全國相關領域的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共300余家單位500余名代表參會。
會議總結了中國石油石化工程建設科技工作,頒發了2021-2022年度石油工程建設科技獎。其中2022年度共有56項科技成果獲得“科技進步獎”,其中一等獎9項。由我校陳利瓊教授領銜,聯合國家管網集團川氣東送管道有限公司和國家管網集團西南管道有限公司昆明維搶修分公司共同攻關的科技成果“典型地質災害下山區油氣管道事故預測和應急處置關鍵技術及應用”榮獲一等獎,是我校在科技研究領域的又一重大榮譽。該技術針對山區長輸油氣管道敷設方式特殊,地質條件脆弱(地震、滑坡、泥石流、塌陷等地質災害頻發),地形條件惡劣,社會依托薄弱,管道事故預測預防和應急搶險面臨的關鍵技術難題,取得了主要創新成果4項,建立了典型地質災害下山區油氣管道工程安全保障體系,為我國油氣管道事故的預防與應急處置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實現了我國油氣管道安全技術的重大跨越。

陳利瓊教授代表項目組領獎(右4)
【人物簡介】陳利瓊,西南石油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油氣儲運安全技術、油氣儲運工藝優化等方向的研究,擔任四川省應急管理專家、四川省石油學會儲運專業委員會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天然氣工業》等學術期刊審稿專家。主持/主研各類項目4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80余篇(SCI、EI收錄40余篇),授權專利50余項,主編著作和規劃教材7部。

近年來,由陳利瓊教授帶領“油氣流動保障與儲運安全團隊”,聚焦山區、河流及水網等特殊地段油氣管道的事故預測、事故控制和應急處置技術方法的研究,完成了大量相關的縱橫向課題,在技術、軟件和設備研發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除本次獲獎項目以外,團隊研究的“復雜山區跨越油氣管道事故預測和應急處置關鍵技術及應用”獲2018年四川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油氣管道缺陷在線智能檢測與安全評價技術及應用”獲2019年四川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玻璃鋼管道原油輸送關鍵技術研究”獲中國石油工程建設協會科技進步三等獎。
團隊自成立以來,一直致力于油氣儲運安全領域技術研發,致力于提高油氣管道運輸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未來,團隊將在陳利瓊教授的帶領下繼續深入研究油氣儲運技術和應急處置技術,為石油工程建設行業的技術進步做出新的貢獻,為我國石油與天然氣工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