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增強學生集體主義意識,落實《外國語學院領導干部及黨員教師聯系寢室制度》,外國語學院梳理新一代大學生的新特點以及新需求,找準三個“點”構建“師生共同體”,充分發揮宿舍思政育人功能。
找準學生情感的“觸發點”。“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師生“面對面”,才能“心連心”。在學生返校階段,學院以“點線面”三個層次廣泛聽取意見,以班長團支書意見箱廣開言路征求班級意見,以輔導員召開年級大會收集返校宿舍安排建議,以宿舍點點走訪聽取同學們的“心聲”。不到兩天,19級輔導員彭希寧老師的筆記本中已經滿滿記載著同學們各種各樣的要求和訴求,雖然令人“頭大”,但是全體專兼職輔導員加班加點堅持盡可能滿足學生的訴求,學院以宿舍整合作為宿舍思政教育的“觸發點”,深入宿舍走訪聽取意見,梳理學院同學宿舍生活狀況,進一步構建宿舍育人脈絡圖。19級英語專業學生樊依伶表示,秋季學期開始后,面對海量的課程考試和課程實習,同學們神經緊繃。學院以宿舍整合為著力點,搭建師生交流的平臺,合理紓解大家的情緒,感謝學院老師的關心愛護。
找準學生理解的“困惑點”。在宿舍整合過程中,面對少部分同學的不理解和困惑,18級輔導員李飛逐一在宿舍和同學們討論,努力同學生們一起找出最佳方案,做到“曉之以理”,同學們紛紛從剛開始的“困惑”轉化為后期的理性認同。面對留級生、復學等特殊群體學生,輔導員老師從學業成績分析、未來生涯規劃以及個人情感生活一一談起,“動之以情”,走進學生內心,一一暢談學生的困惑點,師生共同以宿舍為單位制定學習計劃。19級輔導員彭希寧老師結合本次學院分流,綜合考慮學生的日常生活習慣等各類情況,對于學生不理解的地方,逐一耐心調解。
找準學生思想的“共鳴點”。在宿舍整合過程中,學院學生黨支部的書記帶動學生黨員在宿舍開啟“移動的政治理論學習”,結合“厲行節約 反對浪費”主題教育活動等校內校外近期熱點事件,引導宿舍同學理性思考,銜接好線上與線下,以理性的論辯、爭鳴,共同思考、辨明方向,形成“價值共同體”。學院黨委副書記孫德剛表示,要進一步通過找準學生的三個“點”破解難題、解開疑惑、贏得認同,真正將育人工作走到學生宿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