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網絡迅速成為關涉國家安全的重要領域。一方面因為它已成為整個社會起伏盛衰的晴雨表,另一方面是由于它作為網絡大眾的重要引導力量而在輿論場發揮著舉足輕重的影響。站在國家安全的角度看,社會思潮在網絡中的運行表現出如下特點。
一是呈現出非線性特征。網絡思潮事件因果之間可以表現為二次、三次等函數關系,容易出現不規則的運動,呈現出曲折、斷裂、突變、翻轉等動態特征。因此,一個思想事件有可能導致不可預料的結果。某個小小的思想微波通過網絡的疊加放大,可能會迅速導致巨大的社會穩定問題。
二是社會關聯性強勁。典型的網絡思潮具有發動現實力量的能力,常常將某些思想訴求轉化為現實活動。一些具有鮮明思想傾向的網站匯聚了一批大V、骨干力量與高度認同者,在研究生、大學生甚至普通網民中具有影響力。它們經常組織各種線下活動,積極參與各種社會事件。隨著網絡運用的便捷化,普通民眾對思想事件的網絡圍觀越來越“熱情”、越來越密集,許多圍觀者把它們作為消遣對象、發泄對象、娛樂對象。值得關注的是,這些圍觀者實際上是事件的潛在參與力量,一旦思想事件和其利益產生主觀或客觀上的關聯,他們有可能迅速轉化為積極參與者。
三是具備多種對立項的思想框架日益清晰。網絡思潮中存在著左和右、建制和反體制、傳統和現代等多種對立的思想項。其中,支持和肯定黨和政府的思想力量及批評和否定黨和政府的思想力量構成了相當典型的一對對立項。這一對立項的網絡展現使我們清晰看到維護和干擾國家安全、社會穩定的力量的消長。左和右構成了另一對相當著名的對立項。如大家在網絡中看到的,對接二連三的社會事件的不同認知和評價導致二者常態化地處于各種思想沖突之中。這種沖突有時會演變為現實中的社會治安事件。這兩對對立項有時糾結在一起,有時又分離開來,成為網絡中影響國家安全、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
四是內外聯動機制已經形成。國內思潮動向會迅速地傳播到海外,海外一些力量會從自己的角度做出反應,這種反應又會在國內造成影響。宗教領域的內外思潮聯動更明顯穩定一些,這說明其聯系渠道早已常態化。這種內外聯動機制對國家安全帶來了復雜且長期的沖擊。
五是碎片化和吸附性同時并存。無論在內容上還是在組織結構上,網絡思潮的碎片化都相當嚴重,我們能看到思想興趣牽引形成了數十萬計的微信群和QQ群。不過,一旦出現事件,這些群就會迅速地分成兩個或幾個思潮派系。某些群內部也會分成截然對立的思想派別。網絡錯誤思潮吸附能力的提升將會帶來越來越大的安全隱患。
六是網絡思潮的共振非常頻繁有力。借助于越來越方便的信息工具,立足于迅速變遷的社會現實之上,網絡思潮的整體結構處于快速且有力的共振之中。這種共振的根本力量來源于當代中國社會多個領域在前進中的有規律波動。其具體表現就是熱點事件的周期性出現。反過來,網絡思潮的這種共振又對現實社會起到或減壓或震損的辯證作用。
網絡思潮的這些特點為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帶來新的巨大挑戰。針對網絡思潮的以上特點,立足于國家總體安全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作出應對設計和安排。
一是加強對網絡思潮深層次系統研究。應該對一些典型思潮分派別、分專題進行研究,要研究其代表人物、骨干力量和跟隨者的基本構成和發展變化,研究其政治訴求的語言表達和內在實質,研究其社會動員能力和社會危害點,研究有針對性的應對措施和處置后的長、短期效果。這些研究一定要做到宏觀和微觀結合、思想和實例結合、定性和定量結合、狀況和趨勢結合、人物測控和理論批評結合、思想本質定性和處理措施結合。
二是增強主流意識形態的解釋能力和理論深度。對于一個社會來說,思想安全最為根本的保障來自主流意識形態的解釋能力、理論深度和影響力量,在網絡世界之中尤其如此。當代社會的發展呈現出巨大的復雜性和問題性,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對其進行有說服力的解釋是非常必要的。要充分挖掘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深度與廣度,要在結構編織、邏輯嚴謹和內涵廣闊上不斷取得新進展。要改進主流意識形態的表達方式。表達方式深刻影響著內容的傳播和對受眾的感染。簡潔生動的表達方式在網絡時代具有更大的必要性。
三是積極進行法治建設。一方面要對網絡安全法律法規體系予以健全和完善,對現行法律進行適用于網絡空間的修訂和解釋,使之更具系統性和現實功能;另一方面,要提升網絡思潮參與者的法律意識,強化他們對于國家安全、社會穩定的法律責任意識。還要對網絡執法者進行理論培訓,讓他們具備辨識多種思潮及其本質和社會影響的工作能力。
四是完善迅捷強大的反應機制,提升靈活有效的反應能力。提升這一能力是一個需要從多方面著手的工作。此處的關鍵之一是高新技術的運用。目前,運用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實現對思潮變化的細微觀察、趨勢研判、本質分析、應急處置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平時這一系統的運行只是常規的觀測和預警。一旦涉及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情況則要及時行動,應出擊時及時出擊,應阻止時及時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