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北京10月19日電 (姚茜)據新華社消息,在對英國國事訪問前夕,習近平主席于18日接受了路透社采訪。采訪中,習近平對中英關系、亞投行、南海、反腐敗等10余個熱點話題一一回應。
習近平談到,在上世紀90年代曾經訪問過倫敦、牛津、格拉斯哥、愛丁堡等地,那次訪問留下了深刻印象,特別是英國悠久的歷史、獨特的文化、友好的人民、優美的環境令人難忘。時隔20多年,作為國家主席的習近平再次訪問英國,這也是10年來中國國家主席首次對英國進行國事訪問。
定調此訪為今后中英關系繪制路線圖:
開啟中英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黃金時代”
采訪伊始,習近平闡述了自己此次出訪的愿景,“這次我應伊麗莎白二世女王邀請對英國進行國事訪問,期待著同英國領導人和各界朋友共商兩國關系發展大計,為今后一個時期中英關系繪制路線圖,為兩國各領域務實合作注入新動力,共同開啟中英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黃金時代’。”
習近平在采訪中提到,英國已經成為歐盟內第二大對華投資國、中國在歐盟內第二大貿易伙伴和投資目的國,中國則是英國在歐盟外第二大貿易伙伴。2014年,中英雙邊貿易額首次突破800億美元,中國自英國進口額5年內增長了兩倍。中英雙向投資增長迅猛。過去3年,中國對英國投資年均增長71.7%。去年,英國對中國投資同比增長87.6%,增速位居歐盟大國首位。
中英之間存在很多合作點。習近平指出,當前,英國政府制定了基礎設施改造升級、打造“英格蘭北部經濟中心”、“英國工業2050戰略”等宏大計劃,這與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等有很多合作契合點。
關于中英、中歐關系,習近平指出,英國是歐盟重要成員國,中英關系同中歐關系相輔相成。今年是中英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第二個10年的開局之年,也是中歐建交40周年。中英關系和中歐關系發展面臨繼往開來的重要機遇。相信中英關系新發展將為中歐關系全面推進注入新動力,為促進中歐四大伙伴關系建設作出新貢獻。
直面回復金融、核電、雙邊經濟摩擦等議題:
不要設置非經濟、非市場的“彈簧門”、“玻璃門”
倫敦早在2012年就正式啟動了“人民幣業務中心計劃”。經過幾年發展,倫敦已經成為最具活力和最重要的人民幣交易中心和離岸人民幣市場之一。就雙方金融合作,習近平指出,只要條件具備,中國愿意積極考慮加強兩國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倫敦可以發揮金融領域的獨特優勢,在中國金融市場現代化和全球化發展進程中發揮積極作用。
習近平在采訪中還就中國優勢產業進行介紹,他指出,中國已經成為世界制造業大國,突出優勢是處于全球產業鏈中游,高鐵、核電、汽車等一大批產業和裝備處于國際先進水平,性價比好,符合很多國家需求和承接能力。中國愿同包括英國在內的各國開展多種形式的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把各自比較優勢銜接起來,實現聯動發展。
對可能存在的雙邊經濟摩擦,習近平直言,任何企業只要開展經營活動,不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在商言商,不能把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產生的矛盾政治化,不要帶著偏見看待中國企業。企業發展當然要競爭,沒有人會把市場拱手讓給競爭對手。我們希望這種競爭是良性的、符合市場規律的,而不要設置一些非經濟、非市場的“彈簧門”、“玻璃門”。
積極闡述亞投行、國際責任及全球氣候變化等話題:
中國是世界和平的維護者 不是想成為所謂的“世界警察”
就亞投行話題,習近平指出,中國積極評價并歡迎英國加入亞投行,愿同包括英方在內的各意向創始成員國一道,將亞投行打造成專業、高效的基礎設施投融資平臺,為亞洲和全球發展事業作出積極貢獻。
對于中國的國際定位,習近平指出,中國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也必將是世界和平的維護者、共同發展的促進者、國際合作的推動者。隨著綜合國力不斷提升,中國將更加積極地參與國際和地區事務。中國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更多努力,不是想成為所謂的“世界警察”,更不是要取代誰。我們歷來主張,各國的事情要由各國人民自己決定,世界上的事情要由世界各國人民商量決定。
就氣候變化議題,習近平談到,氣候變化是全球性挑戰,任何一國都無法置身事外。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對造成氣候變化的歷史責任不同,發展需求和能力也存在差異。就像一場賽車一樣,有的車已經跑了很遠,有的車剛剛出發,這個時候用統一尺度來限制車速是不適當的,也是不公平的。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等原則,不是說發展中國家就不要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貢獻了,而是說要符合發展中國家能力和要求。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節能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國。
回應南海、反腐敗、中國經濟、中國足球等問題:
中國經濟的前景十分光明 希望中國足球能躋身世界強隊
對于各方關注的南海問題,習近平再次重申中方主張,南海諸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這是老祖宗留下的。任何人要侵犯中國的主權和相關權益,中國人民都不會答應。他強調,中國在南海采取的有關行動,是維護自身領土主權的正當反應。對本國領土范圍外的土地提出主權要求,那是擴張主義。中國從未那么做過,不應當受到懷疑和指責。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南海形勢總體是穩定的。南海是中國對外經濟往來的重要通道。中國比任何國家都需要南海和平、安全、穩定。中國不愿看到南海生亂,更不會主動制造混亂。
針對海外反腐工作,習近平指出,對任何國家來說,腐敗都是民眾最痛恨的現象。中國開展這方面的國際合作,是要將逃往境外的腐敗犯罪嫌疑人緝捕歸案,繩之以法。中英兩國在共同打擊腐敗犯罪方面保持著良好合作。雙方已經締結刑事司法協助條約,為合作打擊腐敗犯罪奠定了法律基礎。他強調,任何國家和地區都不應成為腐敗分子和腐敗資金的“避風港”,不應成為他們的“避罪天堂”。中國人民最不能理解的是,一些罪行確鑿的腐敗犯罪分子可以在一些國家逍遙法外,以各種借口逃避法律懲處。
對于中國經濟的現狀,習近平指出,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正經歷新舊動能轉化的陣痛,但中國經濟穩定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中國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深入推進,國內市場需求強勁,經濟發展具有巨大潛力、韌性、回旋余地,結構性改革正在深化,中國經濟的前景十分光明。面對近期國際國內金融市場形勢變化,我們陸續出臺降準降息、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等一系列舉措。目前,市場風險得到相當程度釋放,內在穩定性增強。
采訪最后,習近平還就中國足球提出了期望。他說,我對中國足球的最大期待,就是中國足球能躋身世界強隊,使足球運動為增強人民體質、激勵人們頑強奮斗精神發揮重要作用。中國將深化足球體制改革,以發展青少年足球、改革足球職業體制、加強國際合作、壯大足球產業等目標為抓手,走出一條既符合足球發展規律又適合中國實際的足球發展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