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擔當的意識和改革的勇氣,回應百姓關心的熱點問題。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1月15日召開的2014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說,教育改革要從人民群眾和廣大師生最期盼的事項改起,從制約教育公平、質量最突出的問題改起,從各個部門、社會各界、師生員工擁有共識的環節改起,讓教育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給基層松綁,給權力帶上“緊箍咒”
學生創新能力不足、學校千校一面……這些問題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對此,袁貴仁從另一個角度進行了解析,“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轉變和教育形勢發生深刻變化的背景下,我們的教育管理理念、制度還很落后,以及由此帶來的管理方式、能力落后,政府、學校、社會之間的關系沒有理順,政府缺位、越位、錯位,制約了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教師及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因此,實現教育現代化,教育治理要率先現代化。要變管理教育為治理教育,加快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其核心是構建政府、學校、社會新型關系。推進管辦評分離,轉變政府職能,建立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形成政府宏觀管理、學校自主辦學、社會廣泛參與,職能邊界清晰、多元主體“共治”的格局。
教育部描繪了教育治理體系狀態。政府宏觀管理:轉變政府職能、簡政放權、創新方式,把該放的權放掉,把該管的管好,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錯位;學校自主辦學要落實學校辦學主體地位,明確權利責任,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社會廣泛參與是教育質量接受社會評價、教育決策接受社會監督、教育成果接受社會檢驗,最大限度吸引社會資源進入教育領域。
教育部提出,按中央統一部署,繼續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對已經明令取消的,要不折不扣地放給學校、社會。對保留的項目,要抓緊清理審批流程,公開審批的標準、程序和結果。
重點擴大省級政府教育統籌權和學校辦學自主權,凡是由省級管理更方便、有效的事項,一律下放省級管理;凡是由學校能自主決定的事項,一律下放到學校。今年,教育部還將借鑒經濟特區、自貿區模式,選擇若干省份、高校,作為教育改革示范區。
在教育公平上多想辦法、多做實事
對城市的老百姓來說,教育公平是自己的孩子能上好學校;對農村的家長來說,教育公平是學校設施、師資能和城里一樣;對貧困地區的家長來說,教育公平是留守兒童、隨遷子女能得到關愛。
老百姓的這些期盼都被列為教育部今年的重點工作任務。袁貴仁要求,用教育公平重新審視體制機制,重新評估政策措施,通過規則調整和制度創新,不斷提高教育公平程度。
兜底線,保障每個孩子都有學上。研究實施“國家貧困地區兒童發展規劃”,編織一張貧困地區兒童成長的安全網,增強脫貧致富能力。把農民工隨遷子女義務教育納入流入地教育發展規劃和財政保障范疇,努力保證他們能在當地就讀。完全由公辦學校接收有困難的地區,可以采用向民辦學校購買服務的方式來解決。啟動實施第二學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和特殊教育提升計劃,健全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
保基本,使每一所學校都達到基本辦學條件。中央財政將增加對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的資金投入,安排專門資金用于提高農村中小學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通過用3到5年的努力,使貧困地區學校教學設施、生活設施符合安全、教學和生活的需要。辦好必要的教學點,抓好去年啟動實施的鄉村學校和教學點教師生活補助政策的落實,中央財政予以獎補,最終要使優秀教師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上水平,不斷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優化學校布局,加大校長教師交流力度。進一步提高農村學生進入重點大學比例。教育資源要向中西部傾斜,加強東中西部教育協作,鼓勵優秀教師以多種形式到中西部服務。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擴大優質資源覆蓋面。
“根本任務”與“重中之重”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是每年都在強調的第一要務。與往年相比,教育部今年的要求更具體和可操作。袁貴仁在報告中指出,要把黨的教育方針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細化、實化、具體化,轉化為學生的核心素養和學業質量,體現到課標、教材以及考試評價中。
出臺實施《全面深化課程改革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研究制定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和學業質量標準,對各學段育人目標和各學科內容設計提出具體要求。修訂課程標準,包括修訂高職課程標準、中職課程教學大綱,研究提出大學相關教材修訂和使用意見。
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抓好主題教育活動,突出誠信教育,用鐵的紀律維護考試招生公平公正。出臺《完善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
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教會學生掌握一兩項終身受益的運動技能,使用一兩種樂器、培養一兩項藝術愛好,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
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是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難中之難。據悉,教育部將出臺總體方案和關于高考、外語一年多考、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綜合素質評價、考試招生違規處理等5個配套實施意見。各省將根據教育部總體方案和實施意見,于今年上半年出臺改革實施方案。
改進考試內容。抓緊研究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3門課程考試內容,完善國家考試題庫。高等職業教育推廣“知識+技能”的考試方式。在有意愿、有條件的省份和高校開展改革試點,包括綜合改革和專項改革試點。
確保公平公正。抓緊完善并嚴格執行責任追究辦法,健全責任分解、檢查監督、倒查追究的完整鏈條,有錯必糾,有責必問。
教育辦得好不好,讓社會來評價
袁貴仁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把群眾冷暖放在心上,把師生要求貫穿工作全過程,調研深入群眾,決策吸納群眾,執行依靠群眾,監督動員群眾。
要把評價權和監督權更多交給社會、回歸社會。加快培育獨立于教育部門的專業教育服務機構,不斷提高它們的評估監測質量水平。引入競爭機制,推廣支付購買服務,通過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會購買監測評估。今年,委托專門機構啟動教育現代化進程監測評價和教育滿意度測評。
要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推行教育部門、高校權力清單制度,讓社會各界在公開中監督。重要改革方案、重大政策措施、重點工程項目在決策前公開征求意見,并以適當方式公布意見和采納情況。教育質量標準、教育質量監測結果和教育督導報告向社會公開。特別要加大高校招生和財務公開力度。建立信息公開考核評估指標體系,探索引進第三方參與教育信息公開監督的工作機制。(中國教育報2014.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