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工業化道路中共十六大確定的區別于傳統工業化道路的新的工業化道路。即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從而達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能充分發揮。是從我國實際出發,汲取世界各國工業化的經驗和教訓,立足于當今時代經濟科技發展的新水平,充分發揮自己比較優勢和后發優勢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同信息化等現代高科技發展緊密結合。信息化是我國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然選擇。我國新型工業化道路必須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實現跨越式發展。二是注重經濟發展同資源環境相協調。在傳統工業化模式下,雖然生產力獲得較大發展,創造了巨大財富,但對資源環境不合理開發和使用,也使發展付出沉重代價。我國的新型工業化道路不能走這種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而要走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三是堅持城鄉協調發展。傳統的工業化道路往往經歷犧牲農業和農村發展的階段,而我國新型工業化道路則立足于城鄉共同發展,工業化和城鎮化互相促進、相互協調。四是實現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同勞動密集型產業相結合。傳統的工業化往往是用技術和資本代替勞動,而我國人口多、勞動力成本低,充分發揮人力資源優勢是正確選擇。我國新型工業化道路,要在大力發展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的同時,發展、改善和提升勞動密集型產業,促進經濟發展同保障勞動者就業有機結合。
?。ㄉ鲜鲛o條引自奚潔人主編:《科學發展觀百科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