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工程
發布日期:2011年06月14日 作者: 編輯:管理員 審核: 點擊:[]
科學發展觀基本內涵
三峽工程“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的簡稱。主要指在長江上游西陵峽段修筑一座大壩,利用從重慶到宜昌600公里長江段(包括瞿塘峽、巫峽、西陵峽)形成一座大型水庫,達到防洪、發電和航運的目的。三峽水利樞紐位于長江西陵峽中段,壩址在湖北宜昌三斗坪。樞紐主要由大壩、水電站、通航建筑物三部分組成。大壩位于河床中部,即原主河槽部分,兩側為電站壩段和非溢流壩段。水電廠房位于兩側電站壩段之后。三峽工程所需投資,靜態(按1993 年5 月末不變物價)為900多億元;其中樞紐工程500多億元,水庫移民工程400億元; 但考慮物價、利息等因素,動態所需投資為2039億元。分為三期施工,總工期為17 年。一期工程5年(1993—1997),主要進行一期圍堰填筑,導流明渠開挖等。二期工程6年(1997—2003),工程主要任務是修筑二期圍堰,左岸大壩的電站設施建設及機組安裝等。三期工程6年(2003—2009),主要進行右岸大壩和電站的施工。三峽大壩高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總庫容量393億立方米。電站裝機26臺,總容量1820萬千瓦,年發電847億千瓦時。工程竣工后將發揮防洪、發電、航運、養殖、保護生態、凈化環境、開發性移民、南水北調、供水灌溉等十大效益。三峽工程的興建,為長江經濟帶第一和第二產業的發展創造有利條件,使長江經濟帶各地區的優勢和特點更為突出,為建設沿江商業走廊、發展流域農業和農村經濟、向外開拓、形成綜合的總體優勢奠定基礎。
(上述辭條引自奚潔人主編:《科學發展觀百科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年10月。) |
上一條:韶山市毛澤東故居紀念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