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麗,女,漢族, 1994年12月生,中共黨員,應用技術學院石油化工生產技術專業2014級學生。曾獲國家獎學金、優秀學生獎學金、優秀學生干部、優秀團干部、優秀三好學生、軍訓先進個人、校優秀畢業生稱號、課外開發實驗《阿司匹林的制備與純化》一等獎。
座右銘:步步為實,不負青春。
一年前的畢業生典禮,我作為優秀畢業生代表,站在西南石油大學南充校區的禮堂里,而彼時,我也獲得了前往本部校區就讀本科的資格。看著臺下熙熙攘攘的人群,突然覺得三年時光就是一場自己親手編織出的真實的無法再真實的夢,至于到底有多真實,我想三年前的我更有資格去評判。
成長——自我一次次的涅槃重生
“周老師,我想向您詢問一下那個專升本的事情……”三年前,在剛入學不久,參加完上一屆畢業生典禮的下午,我開始對自己這三年的學習生活有了小小的想改變的想法,典禮結束后,我留了下來,是為了詢問一些關于升本的事情,膽怯的我鼓起了勇氣,來到了輔導員周欣欣老師的面前,向其詢問3+2升本的事情,她詳細地給我講了很多,讓我有了很大的自信,于是我開始規劃自己大學三年的學習和生活目標。
而后的我如同在心房種下了一顆種子,除去既定的專業課,我將自己每學期的自由時間精細到每小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我想用有限的時間去走好自己的每一步人生路。優秀三好學生、學生干部、學工助理、創業小能手、敬老支教、愛心志愿……在這短短三年時間,我從一名怯弱無知的小鎮女孩成長為對自己有鮮明認知的優秀學生,當然,在這些看似簡單的標簽下,有著我飽含艱辛的心路歷程。誰能知道,這個如今專業知識娓娓道來的女孩子,也曾經為自己的學習焦慮不已,為自己笨拙的表達懊惱不已;這個如今自信大方的我,卻也曾孤僻自封,將自己深深禁錮在自我世界里,不敢邁出一步。如今回想自己所經歷的一切給自己帶來的成長,不由讓人感慨萬分,人生處處充滿未知與彷徨,同時也充滿驚喜,倘若不是一步步的堅持,一點點的耕耘,何以有這份收獲的喜悅之情。而今,乘坐在人生這列火車上,我非常感謝南充校區三年的時光教會我的東西,那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種智慧,這份智慧,得以讓我在今后的人生路上,能不慌不忙、充實從容的一路播種,一路收獲。
成熟——他人點滴的陪伴關懷
“一個男人要走過多少路,才能被稱為一個男人……”鮑勃迪倫的《答案在風中飄蕩》是我喜歡的一首歌曲。雖然我只是一個女孩子,但是倘若時光倒流回年少時,你會遇見一個滿山瘋跑的“小男孩”,那便是我關于童年最本真的記憶。時至今日,每當我作為志愿者或者路人去接觸到一些小朋友時,我會重溫那一段美好純真的年少時光,那如琉璃般的時光里還有我慈祥的奶奶,高三那年,奶奶的突然離世讓我仿佛于偌大世界失去了唯一的依靠一般。日益緊張的高三畢業倒計時也比不上突然失去最珍貴親人的那種疼痛,我似乎快要溺亡。這時候,母親對我日夜陪伴,試圖安撫我陣顫的心,可是我那時太過于脆弱,最終高考一戰一敗涂地,而我卻不甘于此。
“娃啊,復讀又是一年啊!你可想好了!我們也希望你早點獨立,早些走向工作崗位。”分數下來那天,倔強的我哭了,而站在一旁的父親說的這句話,讓我感覺到這個一直撐起整個家庭的男人——老了。那時我的心情,不知道是為自己未來感到遺憾,還是對眼下的現狀感到萬般無奈。“復讀?不復讀?”在心底問了自己千百遍,但我始終還是不甘。父輩的人已然被圈入生活的井里,但我還有爬出井口的機會。咬咬牙,我還是想再戰一場。于是,那年我懷著滿滿的不甘和重壓,變成一個高四生。
高四的生活是高三的忍辱和負重,那時我早已忘卻了心中那個快樂自由的“小男孩”,變成了一頭扎進書堆里,用無止盡的題海和疲憊來緩解我負荷滿滿的心,然而,生活并不喜歡那些悲傷的人們,他們在高四惡戰后,給予了我響亮的一巴掌。我不知道這一巴掌是對日漸疏遠人群的我的喚醒還是懲罰,但是卻讓我從中尋找到畢生最珍貴的東西,那就是苦難中的親情和溫情。
如果說高三那年的父母讓我覺得一切理所應當,那么高四那年的父母使我懂得了責任和擔當。我知道是父親用日漸彎曲的脊梁托起我追夢的橋梁,是母親用疲軟松弛的臂彎護我安穩如常。由于父母年邁,勞動力弱,在進入大學時,國家的生源地貸款計劃,無疑使我們這一家人深深的緩了一口氣,也讓我卸下些許無助和彷徨。那時候,我一遍遍在心底告訴自己,不負青春 !不負希望!
直到如今,我時常夢見自己在奶奶墳前許的愿望,它正一步步實現,一步步抵達,就像終會抵達至奶奶的夢里一樣。而每年回家看她,我還會和她說很多新鮮的事,會告訴她我一切都好,希望她在天堂一切也好。我想,她一定一直分享著我每一次的快樂和夢想,也能夠看見我一步步在眾人的關懷下走向成熟和未來。
感恩——自我成長的標志
鮮花感恩雨露,因為雨露滋潤它成長;高山感恩大地,因為大地讓它高聳;蒼鷹感恩長空,因為長空讓它翱翔。我感激父母給了我生命和無私的愛;感激老師給了我知識和看世界的眼睛;感激朋友給了我友誼和支持;感激社會給了我追求夢想的機會。
回憶三年的大學時光,我深深的感受到,逝水如斯,昨日的點點滴滴,絲絲縷縷,依然彌漫在生命的脈管里,滋潤滲透著激情涌動的靈魂。回憶在母校的時光,記憶的潮水涌進腦海,第一次在眾人面前演講的激動與興奮還有小小的恐懼,作為志愿者在城市的角落貢獻自己微薄的力量,文學社中大家暢談讀書感想、揮毫潑墨寫下我們的希望,閉上眼睛仿佛還能聽見廣播臺美妙的聲音,伴隨著音樂在校園里回蕩。一位哲人說得深刻:“人對母校,感情是難以割斷的,而且會越來越縈繞在意識的深處,形成不斷的夢境。”身為學子,我深深地感謝母校的辛勤培養和教育。正是在她的幫助和肯定下,我相信我能更好地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生活中積極努力,勇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