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學院:
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根據教育部黨組印發的《教育系統關于學習宣傳貫徹落實<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的工作方案》(教黨〔2020〕11號)安排,按照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四川省貫徹落實〈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實施方案》要求,結合我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際,經研究決定在全體學生中深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F將有關要求通知如下,請認真組織實施:
一、 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作為鮮明主題,始終高揚愛國主義旗幟,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一,構建一體貫穿、循序漸進的愛國主義教育體系,使愛國主義成為廣大青年的堅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覺行動,著力激發廣大青年的愛國之情、砥礪強國之志、實踐報國之行,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奮進征程中貢獻“西南石大力量”。
二、 基本內容
(一)“立心鑄魂”行動計劃
1.加強學習愛國主義基本理論知識,涵養愛國主義情懷。
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愛國奮斗精神的重要指示,在全體學生中開展各級各類愛國奮斗精神學習討論,持續加強總結提煉和轉化運用,將愛國主義教育作為日常教育工作、學生主題黨團日活動的鮮活素材,建立長效機制,把教育活動融入日常、抓在經常、落在平常。
切實加強理論研究與科學闡釋,充分利用輔導員科研專項基金項目、大學生文化素質提升項目,形成有學校特色的愛國主義教育精品項目,加強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四史”、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等的研究闡釋,引導學生深刻認識愛國主義精神實質和豐富內涵。
2.形成協同育人合力,深化愛國主義教育全員參與。
發揮好主題活動、校園文化、社會實踐等第二課堂引領模式,提高學生對中國歷史和現實的清醒認識,增強學生對于社會主義的認同感和向心力,實現愛國主義與社會主義的有機統一與深度融合。
堅持“三全育人”,要建設一支由思政課教師、輔導員、班主任、專業教師骨干、學生骨干等組成的愛國主義教育隊伍,加強素質能力培訓,深化工作成效。
通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示范基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活動項目、大學生“進德修業”實踐示范項目,構建“校、院、班”三級愛國主義育人模式。充分發揮學生黨員的示范引領作用和學生骨干的模范帶頭作用,通過朋輩引領示范,教育引導廣大青年學生愛祖國、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
(二)“青春告白”行動計劃
3.深入開展愛國主義主題宣傳,唱響新時代愛國主義主旋律。
推動“道德模范進校園”“大國工匠進校園”等活動,通過生動形象的典型學習,在學生群體中營造“學模范、做模范”的良好氛圍,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依托大學生“飛翔”宣講團等學生團隊開展“愛國主義”主題宣講,及時傳達黨的聲音和主張,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的感染力和影響力。
4.構建愛國主義教育網絡陣地,讓愛國主義充盈網絡空間。
結合“全國大學生網絡文化節”等活動,征集、制作、推介體現愛國主義內涵、適合網絡傳播的音頻、短視頻、網絡文章、微電影等,靈活運用網絡話語符號講好愛國故事,主動借鑒、因時而進,使用學生想聽、愿意聽、聽得懂的話,提高愛國主義教育網絡話語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創新傳播載體手段,積極運用微博微信、社交媒體、視頻網站、手機客戶端等傳播平臺,生動活潑地開展網上愛國主義教育。充分發揮易班、“學習強國”等學習平臺在愛國主義宣傳教育中的作用。
(三)“固本培元”行動計劃
5.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紅色基因的傳承創新,全面營造愛國主義教育良好氛圍。
在日常教育管理中積極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統美德和革命傳統教育,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敢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普及教育,組織學生積極參與“中華經典誦寫講演”等系列活動,提升文化素養,豐富精神家園。
重視挖掘民族傳統節日、重大紀念日和重大歷史事件蘊含的愛國主義教育資源,激發全體學生爭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匯聚起磅礴的青春力量。
6.豐富愛國主義教育的實踐載體,激發愛國熱情、凝聚奮進力量。
認真貫徹執行國旗法、國徽法、國歌法,學習宣傳基本知識和國旗升掛、國徽使用、國歌奏唱禮儀。繼續組織好每周一升旗儀式,學校大型活動、重大集會都要舉行“同升國旗、同唱國歌”活動。深入開展集中軍訓,增強學生的國防意識和愛國主義情操。
建好用好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不斷提高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建設、管理和使用水平,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充實教育內容,深入挖掘教育資源、完善教育功能,更好地為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服務,為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愛國主義觀念服務。
(四)“激情追夢”行動計劃
7.增強學生使命與擔當意識,將個人成長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持續開展理想信念、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主題教育活動,在學生中傳承弘揚以錢學森、鄧稼先等“兩彈一星”元勛為代表的老一輩知識分子的科技報國、愛國奉獻精神和以“大慶精神”、“鐵人精神”、“苦干實干”、“三老四嚴”為核心的石油精神,發揚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在新時代創建新功業。
實施“學風引領計劃”,扎實提升學生專業素養,激勵學生科研興趣,引導學生志存高遠、追求卓越,在全校范圍內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和精神風氣,切實增強學生新時代的使命與擔當。
8.堅持知行合一,積極踐行愛國奮斗精神。
廣泛動員和組織學生深入邊遠貧困地區、民族地區、革命老區和基層一線等,開展社會調研、社會實踐、掛職鍛煉、志愿服務等主題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擇業觀,鼓勵學生到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現代農業等領域就業創業,到國家需要的重點行業、重點地區就業、建功立業,以報國之行踐行愛國之心。
充分發掘四川紅色文化、巴蜀文化、生態文化交相輝映的育人資源,組織學生走進紅色根據地、烈士紀念館、主題博物館,開展紅色研學之旅,感悟老一輩知識分子愛國奮斗之路。引領學生圍繞“一帶一路”“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國家重大發展戰略開展社會實踐,在實踐中堅定報國志向、鍛煉本領能力。
三、工作要求
1.強化組織保障。各學院要將愛國主義教育作為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內容,強化主體責任,切實加強領導,細化舉措,落實工作。要按照本通知總體要求,結合本院學科專業特點和學生實際,制定實施計劃并抓好落實工作。
2.廣泛動員參與。各學院要以學生黨團支部、各級各類學生組織為重點,專題組織系統學習討論,領會精神實質,掌握核心要義。學生黨員、學生骨干要在學習、工作、生活、實踐等各個方面發揮先鋒模范帶頭作用,青年學生要積極參與各項活動,努力做愛國主義的傳播者和踐行者。
3.積極宣傳引導。堅持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充分利用校園網、微信公眾號、易班等媒介加強輿論宣傳,營造良好氛圍。深入挖掘報道愛國主義先進典型和優秀事跡,樹立模范典型和榜樣,及時總結特色活動和先進經驗,廣泛宣傳深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好經驗、好做法、好成果。
4.構建長效機制。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效果導向,堅持虛功實做、久久為功,在深化、轉化上下功夫,在具象化、細微處下功夫。堅持從實際出發,務實節儉開展教育、組織活動,杜絕鋪張浪費,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
5.完善評價機制。要進一步優化機制,形成科學合理的評價激勵體系。將愛國奉獻作為學生思想品德考察的重要內容,納入學生評獎評優工作體系,不斷推動工作任務落地落實。
黨委學生工作部(處)
2021年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