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幫助輔導員緩解工作壓力、提升身心照護能力,6月19日,西南石油大學心理中心以“減壓賦能,關愛自我——敘事療法下的輔導員身心照護”為主題,舉辦第四期“校院‘心聯動’”專題培訓。心理中心專職教師胡美麗擔任主講,通過藝術療愈與敘事對話,引導輔導員探索壓力本質,學習自我關懷方法。
“雙臂交叉輕拍自己,雙手在肩胛骨附近交替輕拍……”在心理中心的團體輔導室里,胡美麗帶著輔導員們在歡快的音樂節奏中通過輕拍肩背等動作放松身心。隨后,眾人閉目冥想,梳理近期困擾自己的壓力源:“像是心里壓著一塊石頭”“總感覺時間不夠用”“擔心學生的問題解決不好”……緊鎖的眉頭、微微攥緊的拳頭,已無聲傳遞出這份職業的責任與不易。
為讓壓力“看得見、摸得著”,胡美麗引導大家用超輕粘土將壓力‘捏出來’。不一會兒,桌上便出現了形態各異的“壓力雕塑”——“千頭萬緒的毛線團”“越勒越緊的繩結”還有一顆上火的“青春痘”。這些具象作品成為打開心扉的鑰匙,讓壓力從“說不清”變得“可觸摸”。
如果說“塑形”是接納壓力的第一步,“分析例外與資源”則是跳出“被壓力困住”的關鍵。在組內討論時,石工院張家彬談到“當收到學生消息:‘老師,我現在工作順利,特別感謝您當時幫助我’。那一刻我感到,那些熬夜改簡歷、走訪企業的辛苦,都是值得的。”他的講述引發輔導員們的共鳴,大家的每一份用心,都會被學生記住。這些“例外時刻”的分享,讓輔導員們重新看見自己的韌性與價值。
活動最后,輔導員們圍繞身體保健、情緒管理、休閑娛樂三方面,為自己制定“身心照護計劃”。
“壓力不是敵人,而是提醒我們關注內心的向導。人與問題是分開的——你不必成為完美的‘問題解決者’,但可以成為有韌性、會自愈的人。”總結時,胡美麗提到,“當你學會自我關懷,才能更好地傳遞溫暖給學生。”
“校院‘心聯動’”培訓通過系列工作坊構建心理支持網絡,助力輔導員實現“自助—互助—助人”的良性循環。參訓輔導員紛紛表示:“平時總覺得要照顧好學生,今天才意識到‘先照顧好自己’才能更好地愛學生。”“那些‘例外時刻’的分享,讓我重新看到了自己的力量。”

培訓現場

輔導員交流分享

小組討論現場